很快囤芯片就成了华强北商户的标配,华南一个村子居然凑了上百亿元,到华强北炒芯片,比当年的炒房团都猛。
这些芯片来自不同的渠道,有的是原厂尾货,有的是商家囤积后涨价的正规芯片,也有的来自从各地回收的电子垃圾。
虽然华强北用各种方式满足市场对芯片的需求,一时间赚得盆满钵满,但这种方式其实不可持续。
因为华强北的芯片业务受制于品牌产能,就算囤积库存再大,只要品牌增产,需求被满足,芯片价格很快就回落到原本水平。
危险总是比预期来得更快。
今年各大芯片厂商陆续扩大产能、管控价格,华强北的芯片需求突然就降低了,敏感的大商户率先开始放货逃离。虚高的芯片价格在几个月内崩盘,暴富神话破灭。
在每一个风口上,华强北都是实力尽显,那它到底错在了哪?
被虐惨的华强北,
终究败给了“赌”性
其实从1988年至今,华强北一直都是中国最有竞争力的电子产业街区。
能跟它的实力相抗衡的,就只有北京中关村。
但在2018年5月,中关村拆除了最后一个电子批发市场,彻底转型成普通的商业街。
中关村没了,华强北却还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电子市场,它的竞争力可见一斑。
虽然起步草根,华强北的创新力却很强。
华强北的商户,对市场需求极其敏感,什么火就做什么。
比如宝可梦游戏爆火的时候,华强北就研究出了一款精灵球移动电源,到现在京东上还可以买到。
智能穿戴火的时候,几乎每个柜台都能买到智能手环、手表等穿戴设备;现在AI交互功能的学习机、陪伴机器人又成了华强北的爆款。
因此有人说,在华强北“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支持这种创新能力的,是华强北的全产业链。
在华强北的柜台后面,随便一位老板娘,背后就可能有一整个村子的生产力为之服务,能轻松整合到潮汕的电子尾货、浙江慈溪的开关、甚至一些工厂为欧美代工剩下的库存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