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11月13日,四川省稻城县,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设备,经过4年的建设完成系统集成,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是由313台直径6米的天线构成的综合...
你知道吗?广袤无边的宇宙中,约有2万亿个星系,而仅在银河系中就至少有1000亿颗类太阳恒星,如果照此推算,整个宇宙的类太阳恒星共有2000万亿亿颗。同理,要是按人类现在已经观测到的1000多亿个星系来算,每个星系平均有2000颗类...
天眼接收到神秘信号,2个月不到的时间里重复了1863次,想不让天文学家们注意都难。由于天眼的工作原理是接受宇宙中的电磁波,而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误把微波炉信号当外星信号的乌龙事件。中国FAST天眼所以天眼不敢贸然肯定...
大家没忘记嫦娥四号还在月球背面出差吧?在射电天文学家的眼里,要实现它的科学目标,探索一些宇宙的终极秘密, 就得防住地球这个“友军”。图片来源:电视剧《亮剑》什么,居然要“防范”地球???月球不仅能作为一面盾牌,在电影《独...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10月15日晚发布消息说,该所科学家当天通过“怀柔一号”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中文昵称“极目”,英文缩写GECAM)卫星发现一个跟...
“没人告诉你可以怎么做,谁也没有把握自己的方法一定行。”反复试验、多次失败、越挫越勇的艰难攻关几乎贯穿了FAST建设阶段的每一个环节 “中国天眼”世界最大、最灵敏的特性,激发了很多特殊的技术需求,需要中国科学家...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 邓孝慈】2022年9月21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项目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奠基开工。这座望远镜一旦建成,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精度最...
2020年1月11日,中国天眼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这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李菂,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面对面》特别推出《国之重器-总师访谈录》在北京专访了李菂。告慰...
2022年9月23日,新疆天文台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项目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奠基开工。由于这台射电望远镜建在奇台,按照惯例它被称作奇台射电望远镜,缩写为QTT(QiTai radio Telescope)。奇台望远镜建成后,有可能成...
使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天文学家发现了围绕人马座A *(我们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运行的“热点”的迹象。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超大质量黑洞的神秘和动态环境。我们认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热气泡在人马...
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多所高校接连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近日,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运行的、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
FAST探测到快速射电暴密近环境的动态演化我国科学家日前利用“中国天眼”FAST对一例位于银河系外的快速射电暴开展了深度观测,首次探测到距离快速射电暴中心仅1个天文单位(即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的周边环境的磁场变化,向着...
“宇宙比任何人所能想像的大得多,如果只有我们,那不是太浪费空间了吗?”——卡尔·萨根 2012年9月25日,NASA发布了一张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宇宙深处影像——哈勃极端深空场,这是我们已知的最深远的宇宙图像 外星人,从古至今...
文 《中国科学报》记者 冯丽妃 快速射电暴和宿主星系艺术想象图。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左下)和空间分辨率最高的单口径光学望远镜凯克望远镜(右上)承担该研究观测任务。喻京川、傅海绘图 54天82小时,科...
IT之家 9 月 23 日消息,据新疆日报报道,9 月 21 日,我国 110 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项目在新疆奇台县奠基开工。该项目是我国天文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后将为引力波、快速射电暴、黑洞、暗物质、天体及生命起源等...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