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程琦报道。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很多人认为她不仅是一个7岁男孩的母亲,还是一个管理30多名员工的站长。今年春节,为了保证沪上用户的春节餐桌,罗带领店桥站买菜的员工一起在站点过年。原本计划4月份回安徽老家陪半年未见的儿子休假,但随后上海疫情爆发,罗和同事们又投入到新一轮的保平安战斗中。
它在战斗是真的。颛桥站所在的闵行区是受此次疫情影响最早的地区之一。周边小区长期封闭,居民需求非常大。该站日订单量在2000单以上。罗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在工地布置工作。他整天都很忙。我上小学的儿子经常在周末给她打视频电话,但大多数时间罗都在工地上忙着。他只能打通,简单跟儿子Liner打个招呼,说“我现在很忙,等晚上妈妈给你回电话。”但几乎每次下班,等她有时间说话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而琳儿却已经睡着了。来来回回几次,有时候一个星期,儿子都没有和妈妈视频成功。“当初我离开家乡去上海工作,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罗说:“我还会跟林儿解释我妈最近忙的原因,让上海的孩子也能吃到新鲜的菜。他也很懂事,能理解妈妈。”妇女节那天,在老师的指导下,林儿给她寄了一张手工制作的贺卡。
罗对没能陪儿子顺利休假有遗憾,但最近更让她担心的是,作为颛桥站的“大管家”,她管理着站里的一切工作事务,同时还要对同事的生活各方面做出妥善安排。
最近员工因为防疫安全不能回小区,公司统一安排酒店住宿。但是附近的酒店因为各种原因需要不断的更换和调整,所以罗不得不每天跑来跑去为大家寻找新的酒店。从最开始的3公里、5公里到现在的15公里,罗的手机里已经存了几十个酒店的联系方式。她的信念是每个人在辛苦工作一天后都可以洗个热水澡,好好休息一下。
一次,罗联系了一家新的酒店,让已经下班的同事先入住。同事坚持要等她,开玩笑说:“站长,你不跟我们走,我们不放心。”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罗一直记在心里,在这个特别困难的时期,她也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多,给工地员工更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罗在颛桥站当站长一年多了,已经习惯把这个站点叫做“我的家”。在保障期,大家吃饭都不方便,她就经常抽空给同事上饺子,煮面条。“刚开始做站长的时候,面对很多比我大比我高的配送员,我有点怀疑自己能不能管好这些大师傅。但后来我发现,不管是谁,只要你努力,真心为大家付出,大家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今天是母亲节。Liner提前预约了周日与母亲的视频通话。罗决定,“不管怎么样,这次我要抽空烟,好好跟我儿子聊聊天。他一定是精心准备了母亲节贺卡,当面祝我节日快乐。”作为一个母亲,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疫情早点结束,回去看看儿子长多高了。
作者: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