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防控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容不得半点侥幸和懈怠!
在今天上午(5月9日)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通报,5月8日,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322例,无症状感染病例3625例。32例本地确诊病例中,发现闭环隔离控制病例92例,转为确诊病例的无症状感染者230例。325例无症状局部感染中,闭环隔离控制发现3616例,相关危险人员筛查发现9例。9例阳性感染者中,控制区筛查发现1例,预防区筛查发现8例。
网友们在对社会降至个位数表示兴奋和肯定的同时,也对新增感染总人数的缓慢减少感到不解甚至焦虑。很多市民心里都有疑问:为什么封闭管控这么久了,还是时不时有阳性感染?
对此,专家来解答。
1。小区已经封闭控制很久了。为什么还有阳性感染?
回答:市疾控、公共卫生等领域多位专家都强调,目前部分居民小区已经封闭了一段时间,之所以继续服用“阳”,主要与管理不到位、个人意识不清(存在侥幸心理)、逃避筛查、环境消毒不到位等原因有关。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环玉也从专家的角度做了详细的解释,认为也与以下因素有关:
第一,筛选数据有一定的延迟。核酸筛查的工作量很大。对检出的阳性者,要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准确的相关医学信息和个人信息,同时完成报告和审核工作。
第二,造成目前疫情的病毒是奥米克隆株BA.2,具有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我们观察到的大部分潜伏期为3-5天。一般来说,在家庭中发现感染者时,其他家庭成员可能已经被感染,但目前仍处于潜伏期,在后续筛查中会被检测出来。
第三,还有很多物资在流通。如果有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不排除接触后感染。
2。公民做个人防护时有哪些需要强调的重点?
答:市健康促进中心专家再次提醒市民,防疫没有任何侥幸或麻痹的余地,现在绝不是“飞”的时候。
封闭区、控制区、预防区、临时控制区等的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防控措施;在家隔离、集中的人员应严格留在室内,正确佩戴N95或KN95口罩;如有必要,请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测温、验码、扫码等防疫要求。
3。能否根据“三区”居民的生活场景给出具体提示?
回答:对于非密封楼的居民,在小区收快递、扔垃圾时,要注意错峰。居委会和物业要引导不同楼栋在不同时段下楼,做更详细的时间划分。
有研究指出,奥米克隆突变菌株能在塑料制品、不锈钢等材料表面长期存活,这进一步提示我们要抓住关键环节,做好科学消毒,防止“人传人”。
目前快递逐渐恢复,“团购”也在继续。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重要的是坚持对外来物品进行消毒。市民朋友接到外卖、快递电话后,不用担心下楼拿回来。应该给社区工作人员一定的消磨时间;或者由志愿者送货上门,尽量做到“足不出户”。
收货时,尽量做到与人“不接触”。拿东西的时候要戴口罩和手套,在室外拆开外包装,对内包装进行消毒。擦一擦,喷一喷,保证每个面都没有遗漏。你可以看到商品表面明显潮湿有串珠,然后静置10-30分钟。对于不是急需的物品,可以放在阳台上通风。
另外,社区持续筛查期间,鉴于奥米克隆传播能力强,排队距离必须在2m以上,所以要戴口罩,核酸后立即回家。到家后立即洗手,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不要在外面呆着,更不要在小区里聚集。
在科学精准地实现不同区域、不同等级的差异化防控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应对奥米克隆变异株高蔓延等特点,市健康促进中心特别建议大家增强防控意识,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保持社会距离等常态防控措施。
4。如何保证“事事要查”,避免筛查?会有什么后果?
A: 我市将继续开展以三区划分为基础的“抗原+核酸”联合筛查,其中在围堵区每天进行一次核酸采样;对照区采用“3天核酸加4天抗原”的周组合筛查法;预防区采用每周“1个核酸+6个抗原”的组合筛查方式。为城市服务的流动中的后勤人员送货、志愿者等。、“1核酸+2抗原检测(两次检测间隔8小时)”每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