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顾天成)护理服务于生老病死的全过程,是人们健康的重要守护者。在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护士人数十年间翻了一番多,达到501.8万人;十年来,我国医疗比例从1:0.95提高到1:1.17,成功扭转了比例倒挂的局面。
在11日举行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彦洪介绍,近10年来,我国护士人数年均增长8%,目前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56人,男护士比例不断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护理发展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截至2021年底,我国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人数从2012年的56%增加到2021年的近80%。
保护人民健康,照亮生命之光,是抗击疫病战场上的主力军……护士一直是我国卫生战线的重要力量。“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护士的工资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定等都要优先考虑一线和基层岗位。”郭彦洪说,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关心、支持、爱护护士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护士队伍稳步发展。
中国是人口大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中国努力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2021年起,全国15个省份开展老年医疗护理试点工作,创新多元化护理服务模式,增加多层次服务供给。
北京市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互联网加护理服务”首批试点城市,近三年培养了近5000名医疗护士,全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比例达到93%。北京的基层卫生机构利用智能医疗设备等形式,为残疾人和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和家庭病床。
根据我国新的“十四五”期间护理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护士总数将达到55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8人,护士与护士比例达到1: 1.2,短板和强项、弱项得到进一步补充,养老、中医、社区、居家护理服务供给将显著增加。
编辑:夏露
来源:新华网
作者:顾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