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最近血压很高,药也快吃完了。浦南医院可以配药吗?老张在浦南医院咨询病人,很快得到了解答。”医院的心内科门诊一直开着,可以来配药。“老张家住南码头街,因为冠心病高血压,一直在浦南医院心内科随访。医院的答复无疑给了他一颗定心丸。3月以来,心内科承担了收容所、隔离点、核酸采集、病房护理等各项工作。但大家还是保证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照常开放,让患者不会因为慢性病而停药。与此同时,大家也尽了最大努力,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救治。穿着白色的“战袍”和厚重的铅衣、防护服,大家都成了和平时期逆行的“勇士”。
老夏,男,73岁,一周前因双下肢水肿加重,胸闷气短,到浦东某医院就诊。经对症治疗,症状未缓解。前两天,老夏来到浦南医院急诊。主治医生初步考虑为右心室心肌梗死。结合初步心电图检查,心内科主任于红认为老刘不是右心室梗死,因为AVR导联ST段抬高,广泛胸导联ST段压低。考虑到他的左主干病变合并左心衰竭,对他进行了强化利尿和血管扩张,并在必要时进行了紧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主动脉球囊反搏。经过一天的药物保守治疗,老刘的病情并没有好转。他不能躺下,呼吸急促得不到缓解,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的标志物飙升。他的生命岌岌可危!
于洪主任和马伟医生决定按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保障方案,为老刘做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疗方向。果然,血管造影显示,患者左主动脉有三处病变。由于左冠状动脉为左心室提供了70%以上的血液供应,一旦左主干动脉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堵塞”,死亡率高达95%,情况已经是箭在弦上!
在主任的带领下,介入组立即为老刘植入了三个支架,完成了左冠状动脉的血供重建。手术后,老刘胸部不适明显缓解,病情初步转危为安。
"时间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危重症,治疗以“分分秒秒”计算。心梗患者一旦发病,如果错过了120分钟的“黄金治疗时间”,再熟练也是无可奈何,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结果。
37岁男性胸痛7小时以上,急救电话120...
67岁女性胸痛7小时以上,急救电话120...
晚上十点多,浦南医院急诊室陆续接诊了两名急需抢救的心梗患者。
第一例男性患者小刘,年仅37岁。他在家突然胸痛。他紧急拨打120,随即被送往浦南医院。来到医院急诊室,小刘胸痛明显加重,紧急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然后我接收了第二个病人,67岁的王大妈。王大妈也因为胸痛通过居委会拨打了120。经多方联系,她得知浦南医院收治,立即赶往浦南医院。急诊心电图也显示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没时间耽误救援了。心血管内科值班医生马伟立即开通绿色通道,让两名患者做好术前准备。
第二天零时,小刘和王大妈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依次进行。穿着厚重的铅衣和防护服,心内科于红主任、主任、马伟医生、吴蝶护士熟练配合,成功对患者进行了球囊扩张和植入支架的治疗,并迅速开通了患者的梗死血管。术后患者心电图、心肌标志物明显好转,转入心血管病房继续治疗。目前,两名患者均已脱离生命危险。
主动脉夹层被称为“超级杀手”。疫情期间,被送往浦南医院救治的万女士侥幸躲过了这个“超级杀手”。
年近七旬的万女士因腹痛一周被送至浦南医院急诊,后入住消化内科接受调查。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万女士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的可能。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罕见而致命的疾病,其发生与多种疾病有关。他的主要危害是大出血,半数以上的患者在发病急性期死于大出血。
马伟医生随即给万阿姨做了主动脉冠状动脉的进一步CTA检查,明确病变情况。CTA检查证实主动脉夹层破裂,患者病情紧急。主任于红决定对急诊患者进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介入治疗。一切准备就绪后,当晚于红主任和马伟医生为患者进行了主动脉造影+主动脉和腹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手术顺利完成后,患者被转到GICU进行观察,第二天,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他被转到心血管科。
几经周折,病人已经转危为安。原来万大妈入院前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腹痛。另外,疫情期间她需要呆在家里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所以一拖再拖。她入院后,当医生告诉她病情严重,需要手术时,她感到非常紧张。好在医护人员给了她很多心理安慰,让她逐渐放松下来。手术及时进行后,她明显感觉到身体状况的好转。对此,患者及家属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