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位于东海之滨的上海临港方舱医院举行了收舱仪式。“江苏省方舱医疗队已完成港口避风保障任务”“浙江省方舱医疗队已完成港口避风保障任务”……“华山医院医疗队已完成港口避风救治任务,请指示!”六位医疗组组长汇报完毕后,上海临港收容所医院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鑫郑重宣布:“上海临港收容所医院正式关闭!”随着马鑫副院长、临港集团6名医疗队队长和2名一线指挥员封舱门,市级大型方舱医院正式封舱。
仪式上,临港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孙萌向医疗队赠送锦旗。临港集团前线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张青向医院保障分队赠送锦旗,向两个月来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疫情”的全体人员表示敬意和感谢。
临港方舱医院经过八天八夜,在全集团和中建八局、华建集团、上海建工等合作伙伴的努力下,由临港集团改造成15万平方米的仓储物业。自4月5日开始运行以来,华山医院医疗队已与江苏、浙江、河南、山西、贵州等上海医疗队合作,共收治患者47224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疗队队长、临港收容所医院副院长陈数汇报了临港收容所医院的工作情况。截至5月20日,临港收容所/分定点医院已运行46昼夜,共收治患者47224人,分定点医院收治患者5336人。单日接受治疗的患者最多为5,684人,完成了180,126次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出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为5.79天。他不仅认真汇总各医疗工作组的数据,感谢运维保障团队的工作,共为患者发放餐食113.4万份;共清运医疗垃圾670万吨,高峰日60吨;为医务人员提供695套公租房和4000多间酒店客房;连接了18000多趟列车和20多万名旅客。他说,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所有团队的共同努力和日夜奋战。每个人都在自己所在的港湾这片土地上创造了“港湾奇迹”。
江苏上海医疗队副队长、队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吕翔说,江苏医疗队共派出医护人员2055人,共收治患者26245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天使白”、“公安蓝”、“志愿军红”都是“战袍”。运输司机,环卫工人,工人都是军人。大家坚守岗位,向风险进军,筑起了同舟共济、同甘共苦的坚固防线。
浙江援沪收容所医院医疗队临时党委书记、浙江省卫健委医政药政处副处长陆海军介绍,浙江援沪收容所医院医疗队共派出医护人员1596人,收治收容所内患者18792人。未来,希望江浙沪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医疗高地,构建更加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据悉,此次援沪,浙江队从后方调配人、车、物,为医疗队提供全方位支援,大大减轻了上海的支援压力。
临港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临港收容所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刘伟在致辞中表示,临港收容所以优质的服务、高质量的运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这与医疗团队和单位的日夜努力是分不开的。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抗击港湾避难所的“疫情”,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做出了积极贡献。上海人民将永远感激身着白衣逆行的上海医疗队。
华山医院医疗队、江苏、浙江、贵州、山西、河南驻沪医疗队代表、临港集团领导及现场指挥部代表,以及洋山海关、洋山公安、消防救援队、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中建八局等驻场单位代表在仪式上共同见证了关舱这一重要时刻。
临港方舱医院运行期间,4562名当地医护人员和1746名运维保障人员全力保障方舱有序运行。这里成立了收容所医院临时党委,开展了4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成立了抗击疫情“党建联盟”,让党旗飘扬在抗疫第一线;在这里,“三热一洁”的服务在患者中有口皆碑;有庇护画廊,广播电台,这首情歌,愿望墙,生日会和阅读区。医疗队曾迅速转移早产孕妇,确保母婴安全,成功将心脏骤停患者从死神手中救出;93岁的抗美援朝英雄曼茹在这里康复“出舱”...运营期间,港湾收容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患者口中的“头等舱”,温暖和谐的“生命之舟”。许多海港避难所的实践经验成功转化为市级标准和规范,为超大型避难所医院的运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