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团市委的领导下,团市委科技委加强组织动员,始终坚持带领科技团员青年投身到防疫工作中来。面向上海广大科技青年发出《坚持就是胜利,曙光就在眼前》倡议,号召大家坚持战胜苦难,勇于行动,坚持科学防疫和健康管理,坚定必胜信念,保持健康心态,引起广泛反响。各级团员干部和科技青年挺身而出,涌现出一批优秀典型。
上海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闫敏杰,退役士兵“变身”核酸采样器
原驻港部队退役士兵闫敏杰在接到社区招募志愿者的通知时,积极报名参加所在街镇的防疫工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充分发挥了新时代新青年的作用,从核酸检测到材料处理,从维持秩序到在家送抗原。
发放防疫物资时,一名男子拿了两箱就走了。他成了志愿者队伍中有名的“大力士”。他还在新冠肺炎完成了核酸取样的线上理论学习和线下操作培训,通过线上考试和技能考核,成为一名合格的核酸取样员。有时,一天的核酸样本数量超过1000个。他每天做4-8个小时的志愿者,分发上万份抗原试剂,有时还会搬材料去泡,但他只是简单地说:“为了自己的社区,有能力就做点什么吧!”话音未落又回去做事了。
疫情防控的日日夜夜,他穿梭在逆行的队伍中,身着战斗服成为“大白”,用温暖的身影编织着“防控网”,用行动和速度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贡献。
中国图书进出口上海有限公司郝杨--“我是社区防疫志愿者、楼栋长”[S2/]
形容来自中国图书进出口上海有限公司的少年团在浩洋两个多月的封闭生活再合适不过了。第一,第一时间报名成为社区防疫志愿者。在责任感的驱使下,他成了大楼的领导。得知居民购买物资的困难后,他担起了社区领导的重担。
郝洋知道,只有站在住户的角度思考,才能做好楼栋领导。6:30抗原闹钟、报告抗原和核酸情况、大楼消毒、骑“小电驴”、拉“平板车”帮居民收集物资、帮居民配药,都是这个95岁楼领导的日常工作。
他这样总结楼领导的工作。楼领导是居民情绪的“发泄桶”,需要处理负面情绪,避免扩散;大楼的领导是居民消息的中转站,让信息对称有助于居民之间的沟通。楼领导是居民物资的补给站,保证居民及时拿到物资能让他们充满安全感。
郝杨所在的小区是大型动迁小区,91栋楼,4000居民。每次居委会采购的物资总是供不应求。作为志愿者,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该怎么办?自己动手!在了解了社区团购的运营模式后,他以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开始了“菜鸟领队”的经历。
第一次团购恰逢五一假期,居民普遍反映水果量少,价格贵。得知居民需求后,郝阳积极联系优质水果供应商,利用自己的“表哥”技能,整理繁杂的订货信息。到达之前,志愿者根据平时的工作经验,被分成卸货、清点、分发三个职能小组。虽然该团购买的水果数量达到126箱,重达近1吨,但在他的统筹安排下,任务顺利完成,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有了第一水果集团的经验,在农业农村委员会的背书下,他开始探索合作渠道。可靠的供应商渠道,良心的保险价格,透明及时的沟通反馈,让浩洋组织的各类团购呼声越来越高。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居民们不仅买到了价廉物美的物资,还吃到了新鲜的商品,感受到了这个春天的气息。“组建一个团体很容易。只要居民需要,我随时都会出现。但是,我也希望团长的身份是‘无业游民’,希望疫情过后,居民能走出家门,自由采购餐桌食品。”杨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