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城市,我来过很多次了。以前经常来这里交流学习。这次是作为援助上海的医疗队,来上海参加抗击疫情的。这是一次非常特别的经历。感谢上海一个多月来给我们提供的所有帮助。”湖南中医医疗队总领队、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肖告诉报记者。
5月23日,湖南省援沪中医医疗队606名队员乘包机返回家乡。临行前,上海为他举行了欢送仪式,感谢湖南中医对他的积极支持。
回想起在上海抗击疫情的那段时光,小温明记忆犹新。
“我们医疗队一共12个分队,其中606人,男性128人,女性478人。4月15日是上海抗击疫情的一个艰难而紧迫的时刻。医疗队当天从长沙飞往上海。到达上海后,医疗队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浦东农村农委、上海钢城集团等古丹路方舱医院的建设和运营方奋战36小时。4月17日,医疗队正式开舱救治病人。”
4月15日,湖南省援沪中医医疗队从长沙飞抵上海。本文图片均由上海湖南中医医疗队提供。
小说,在援沪期间,医疗队克服了许多困难,如居住条件差、物资匮乏、饮食生活差异等。,取得了国家在上海援建的中国医疗队中“队伍最大、救治病人数量最多、病人转阴时间最短”的“三个最好”成绩,实现了“三个零”,即“收容所零事故、病人零死亡、队员零感染”。
据统计,5月16日,古丹路收容所医院在运营32天后正式封舱,新冠肺炎共收治患者5242人,出舱5163人,转诊79人。在这些患者中,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只有31天,在舱内的平均时间为5.9天。除足月孕妇和婴儿外,舱内中医治疗率为100%。
湖南省援建上海中医医疗队落户古丹路方仓医院。
5月16日,古丹路曹芳医院在运营32天后正式闭舱。
“我们还把具有湖南特色的中医疗法带进了上海的收容所医院。”小温明进一步介绍,在庇护所运营过程中,医疗队对无症状感染者使用中药1号方,对轻度患者使用中药2号方,对特殊患者进行专家会诊和个体化治疗。同时开展了按摩、艾灸疗法、耳穴压豆、芳香药物、传统保健操等特色治疗,最大程度满足了患者“一人一策、一人一方”的精准治疗需求。“对于一些发烧的孩子来说,
援助上海的湖南中医医疗队在避难所与患者交流。
湖南援沪中医医疗队队员、避难所0102AB病房护士长朱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她一直负责舱内的预检分诊工作,每天在舱内待4个小时。她有过援建湖北的经历,这次来上海是为了抗击疫情。她说,“有了武汉抗击疫情的成功经验,我也对上海充满信心,相信上海这次一定能彻底战胜疫情。”
临行前,朱海玲告诉记者:“我还会再来上海。”“我非常喜欢上海。我以前去过上海很多次,包括外滩、东方明珠、迪士尼等很多地方。但这次我是带着使命和任务来的。等疫情过去了,我想再去上海走一走,我希望再去品尝一下上海的蟹粉汤圆。”
湖南援沪中医医疗队的另一名队员熊也有援鄂经历。她坦言,“之前,我以游客的身份来到上海,走过很多旅游景点,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这次作为一名援沪护士,从湘江之畔来到黄浦江畔,再次想起了上海繁忙的街道和马路。非常热闹。我想抗疫结束后,我会再看一眼黄浦江,再感受一下上海。
(本文来自论文。更多原创信息,请下载“The Paper”APP)
作者:陈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