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财经5月24日电最新发布的《2022中欧近视手术国际白皮书》显示,随着科技创新与临床应用结合更加紧密,近视手术将进一步向“个性化、定制化”发展,以满足近视人群对更高视觉质量的追求。
由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和爱尔眼科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22中欧国际近视手术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选取了2018年至2021年四年间在中国爱尔眼科医院和欧洲爱尔眼科医院附属医院接受近视手术的人群,通过对覆盖中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五个国家的患者进行分析,其年龄在18岁至84岁之间。这也是中国眼科机构首次发布的中欧百万近视手术大数据。
目前,全球近视人数约为25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49.49亿近视人口。白皮书显示,亚洲近视发病率高于欧美。中国人对近视手术的认知度低于欧美国家——2021年,中国每1000人中只有0.7人进行近视手术,而美国为2.6人,欧洲为1.3人。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随着全球范围内家庭办公的常态化趋势,“上班族”在电脑和手机屏幕前的时间明显增加,导致用眼过度、疲劳、视觉质量下降。此外,居民的健康防护意识进一步提高,戴口罩导致眼镜起雾带来的诸多不便。疫情下,中国和欧洲的近视手术量仍在明显增加。2021年近视手术量较2020年增长22.5%。从年龄来看,我国近视手术人群趋于年轻化,平均年龄25.5岁,20-24岁学生占比最高,超过40%。近视手术高峰期集中在每年夏季;在欧洲,做近视手术的人倾向于工作,平均年龄为33.3岁,其中25-29岁的“上班族”占比最高,达到26%。近视手术的高峰期集中在每年的春秋两季。
《白皮书》显示,中国和欧洲的近视手术方式多样化,人们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在中国,选择手术摘除晶状体的男性比例普遍高于女性,而欧洲的男女比例相对平均。
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仍占多数,尤其是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手术比例逐年增加。新型近视手术技术如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和晶状体植入术(ICL)越来越受到中国近视患者的青睐。2021年,我国中低度近视人群中的晶状体植入(ICL)比例比2018年增长了近2倍。
报告称,基于白皮书的研究,未来中国眼科机构将继续利用全球化布局和数字化平台的协作,开展覆盖面更广、人群更多的近视手术多中心研究,助力实现“共享全球眼科智慧”,推动行业学术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