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引起全世界关注的猴痘病例持续增加。
截至5月25日,根据欧洲疾控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至少有21个国家报告了226例猴痘,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在欧洲——英国报告了78例,西班牙51例,葡萄牙37例。在北美,美国报告了9例,加拿大报告了15例。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大多数病例的症状都很轻微。大多数专家认为,疫情不太可能出现猴痘。世卫组织强调,尽管预计病例数会上升,但总体疫情仍在控制之中。
这次猴痘流行的主要原因如下:猴痘很少出现在非洲大陆以外;与以前在中非和西非传统流行区报告的动物传染给人类的病例不同,欧洲的这一病例与非洲没有明显的流行病学传播链;同时,这也是全球首例男同性恋人群中的人传人病例,这意味着猴痘病毒可能有了新的传播方式。
猴痘是如何从非洲大陆“跳”到欧美国家的?香港大学医学院病毒学家金东燕20多年前进入病毒学领域时,就接触到了痘病毒的研究。他告诉该报(www.thehpaper.cn),这可能与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公众不必对这次猴痘疫情过于担心。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爆发的条件。
“从科学角度研究这场流行病的关键问题可能是,发生了什么变化?是病毒变了还是人的行为变了?”金东延说。
欧洲出现新传播模式这不是非洲以外第一例人类猴痘病毒感染病例。
猴痘病毒于1958年首次在实验室猴子身上发现,但猴痘的自然宿主很可能是啮齿动物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而不是猴子,所以很多科学家认为猴痘的名称并不准确。
大多数动物-人类感染是通过接触各种啮齿动物传播的。人类猴痘感染通常很少见,临床表现与天花相似,但猴痘的毒性比天花弱得多。猴痘主要通过与受感染的人、动物或带有病毒的材料密切接触传播。它通过受损的皮肤、呼吸道、眼睛、鼻子和嘴巴进入人体。猴痘可引起发热、头痛和淋巴结肿大,随后出现类似天花的脓疱性水疱,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但也可能是5至21天。
猴痘病毒是1970年在刚果报告的首例人类感染病例。2003年以前,11个非洲国家报告了人猴痘病例,确诊病例不到100例,主要集中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雨林国家。受感染的旅行者有时会将疾病传播到其他国家。人们通常认为猴痘传播缓慢,不太可能成为疫情。大多数病人会在几周内痊愈。大多数猴痘死亡发生在儿童和艾滋病毒感染者中。
2003年,美国报道了第一例非洲以外的猴痘感染病例。当时,美国爆发了一场由啮齿动物传播给人类引起的小规模“猴痘”疫情,确诊了35例猴痘。2018年至2021年,英国确诊7例有尼日利亚旅行史的猴痘病例。直到2022年5月,欧美多个国家同时报告多起病例,猴痘才进入公众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猴痘病毒细分为刚果盆地株和西非株两种,其中刚果株毒性更大,致死率为10%,而西非分支则弱得多,致死率为1%至3%。
自5月13日以来,在三个世卫组织地区的21个国家报告了至少226例猴痘病例,这些地区以前没有流行过猴痘病毒。目前,相关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正在进行中。然而,迄今报告的大多数病例与非洲流行地区没有明确的旅行联系。而且初步调查发现,大部分病例都是男同性恋。
以上两点是这次爆发与以往的不同之处。现有资料显示,猴痘已在与患者有密切身体接触的人之间传播。然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由于尚不清楚社区传播达到了何种程度,未来很有可能在其他人群中发现更多传播链未知的病例。
为何会在欧美出现流行?金东延告诉该报,欧洲和美国猴痘的人际传播确实不同于以前非洲的动物泄漏。
以前,猴痘很少传播到非洲以外的大陆,即使流行的规模非常小。那么,对于不同大洲的几个国家同时出现人传人的现象,可能的解释是什么呢?
回顾欧美疫情显示,英国5月7日发现的首例病例符合传统模式:患者最近去过尼日利亚。但其他病例从未去过猴痘流行的国家,部分患者与已知感染者无明显接触。
“要么是病毒发生了变异,要么是人类行为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过去在非洲是不存在的。这是什么?现在很难下结论。”金东延说。
此前,比利时安特卫普热带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对从一名30岁患者体内分离出的病毒基因进行了测序,结果显示,这次出现的猴痘与2018年在英国发现的尼日利亚猴痘患者属于一种较温和的“西非毒株”。葡萄牙科学家从另一名葡萄牙患者身上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