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易受季节影响。春夏之交进入高发期,常表现为持续咳嗽和缓慢哮喘。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如何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并强调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路径。针对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危险因素,要求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策略。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专科联盟副理事长、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赵德宇教授说:
“2020年中国0-19岁人群哮喘死亡人数是71。以中国的人口基数,我们应该为这样的成就感到鼓舞。但是对于每一个有哮喘孩子的家庭来说,失去孩子是百分之百无法承受的。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哮喘患儿应是重点防治对象之一,一旦急性发作,可能危及生命。”
我国儿童哮喘的整体防治水平并不理想,规范化诊疗面临很大挑战,这与家长普遍存在的“无知”、“忽视”、“不作为”等诊疗误区有关。具体来说,家长不知道小病也需要治疗,不知道孩子的哮喘不能自愈,有时担心激素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不重视体现在知道孩子有哮喘,但在没有频繁发作的情况下放松警惕,甚至认为偶尔吸一口气就会很快恢复,所以不重视治疗。不作为体现在医生即使开了药,也会觉得用药麻烦,不会长期坚持用药。
儿童哮喘如果不按照规范诊疗,控制不好,很容易导致哮喘急性发作。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药理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刘恩美教授说: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可导致肺功能下降,发作次数越多,肺功能下降越明显。全球哮喘防控指南GINA 2022指出,哮喘急性发作是增加哮喘相关死亡风险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高达30%的哮喘死亡仍然发生在症状不常见的患者身上。”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全国儿童慢性咳嗽协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陈星教授说:“新冠肺炎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提出了很大的考验。频繁使用消毒剂可能会增加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风险。此外,哮喘患儿肺功能差,自身免疫力差。一旦他们感染了新冠肺炎,很容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对于流行时代的儿童哮喘防治,需要加强公众对儿童哮喘的正确认识和管理意识,实现儿童哮喘的规范化全流程管理,避免急性发作的风险。”
儿童用药短缺也是目前儿科领域的一大难题。借此次峰会之机,专家们积极回应了《国家儿童基本药物目录》的重大意义。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刘长山教授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儿童诊疗人次每年都在增加400-500万,但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儿童用药无法满足儿科临床用药的医疗需求。由于儿童身体处于发育期,器官发育不成熟,生理结构与成人差异较大,所以儿童哮喘的用药从一开始就要慎重选择,更要注意。将国内外指南优化的儿童哮喘药物纳入儿童基本药物目录,可以提高儿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帮助更多的哮喘儿童得到规范的治疗和用药。”
“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影响了哮喘的有效控制,甚至可能增加急性发作的风险。”面对国内哮喘规范化诊疗不足的严峻形势,阿斯利康中国区副总裁、呼吸、消化、自身免疫事业部负责人林晓表示,正与国内专家学者一起,与呼吸治疗生态圈的众多伙伴广泛合作,探索中国儿童哮喘和慢性咳嗽的管理模式,让社会各界关注哮喘和哮喘儿童的规范化诊疗。
在本次峰会上,众多权威学术专家共同参与,通过分享儿童哮喘和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经验和前沿进展,推动我国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疗和管理。专家围绕国内外儿童哮喘和慢性咳嗽指南综合解读、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模式、儿童哮喘诊断方法评价、流行时代学科未来发展路径等四个方面展开,强化了儿科学界对儿童哮喘的正确认识和管理意识。
来源:周舟上海作者:陈丽宇
作者:陈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