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山路街道疫情服务保障热线第三次接到虹桥街道居民陶老伯的电话。原来,这一次,他专门打电话感谢前两次接到他求助电话的接线员陆云,及时帮助他和他的兄弟解决了封家和控制期间的焦虑。
天山路街道疫情服务热线自3月28日开通以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接线员24小时在线,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封闭期间的生活保障。截至目前,已接通热线电话近2000个,其中家住虹桥街的陶老伯打了3次。
“因为我哥一直不接电话,我又不能出小区,就想到让工作人员帮我查一下。”陶老伯说,他哥哥今年78岁,一直一个人住在天山路街道方达小区。因为患有精神二级残疾和心脏病,他以前每天都去探望,但小区关闭后就出不去了,只能通过电话询问情况。因为弟弟的电话已经连续几天无法接通,这让他非常担心和焦虑,他想到了通过居委会和街道服务热线提供帮助。
后来,陶老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天山路街道服务保障热线,当时正在值班的接线员陆云接通了电话。
“陶老伯在电话里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并表示希望我们通知居委会去看望他弟弟的情况。”热线电话结束后,陆云立即联系了纺织大学居委会,得知陶老伯之前和他们电话联系过,居委会干部正在走访的路上,让她及时反馈给求助人陶老伯。
据陶老伯回忆,热线挂了没多久,他哥哥打电话来报平安,解释说因为前段时间一直听到电话铃声,所以直接关了手机。居委会干部上门说,家里人担心电话打不通,要一直保持电话联系,才想起来开机。
问题解决后,陶先生终于安下心来。之后,每隔1-2天,他就会和哥哥通话。然而,这期间又增添了新的麻烦。由于陶老伯的哥哥不会做饭,也不会团购,他和爱人亲自做了馒头和煎饼,买了一些生活用品送去,但又不能叫外卖员,就拨通了街道服务保障热线。那时,陆云还在打电话。
“之前,我也了解到,陶老伯哥哥的情况比较特殊。正好我要换班,就答应帮他送物资。”陆云告诉记者,当时居委会正忙着在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她抽不出空来帮忙送物资。于是她接下这个任务,记下陶老伯的地址和电话,换班后骑着自行车去取材料,然后马不停蹄地送到陶老伯哥哥住的小区,直到看着他收了货,给陶老伯打电话确认,才匆匆赶回单位。
陶老伯被运营商和居委会一次又一次的周到帮助深深感动。他想对那些帮助过他的人表示感谢,所以他再次拨通了热线,想对接线员陆云说声谢谢。街道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他最焦虑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