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端午节的初夏。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人容易生病。民间还有一句谚语“端午到,五毒醒”。端午节,五月的第五天,是解毒驱邪的日子。古人采艾叶辟邪“毒”,挂菖蒲辟邪,戴香囊清秽,饮黄酒解毒祛秽避瘟疫。因此,端午节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和“医疗保健节”。
古代的“五毒”指的是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而现在我们都知道壁虎、蟾蜍是没有毒的。目前,人们更加关注蚊子、苍蝇和蚂蚁的危害。尤其是最近,很多居民反映,街道、公园、绿化带到处都是飞虫,有的居民还遇到了白蚁。那么,这些小飞虫和白蚁对人体有害吗?端午节来了要注意什么?
白蚁和飞虫对人体无害
白蚁
每年3-7月是白蚁繁殖和飞出的高峰期。另外,最近上海的温度和湿度适合白蚁滋生,市民会遇到白蚁。但白蚁对人体无害,不会传播疾病。
如果发现白蚁从外面飞入室内,立即关好门窗,关掉室内大部分照明,只保留一盏灯,用盛水的盆放在灯下,利用白蚁的趋光性,让其落入水中淹死。如果白蚁飞出家中或无法判断白蚁来源,应及时联系白蚁防治企业,让专业技术人员上门处理。此时,需要妥善保护蚂蚁侵扰的场所,不要盲目自行捕杀,以免扩大侵扰范围。
预防白蚁,平时也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室内干燥,采取通风、透光、除湿等措施排除湿气;
2.经常打扫卫生,及时拿出垃圾,将潮湿的垃圾隔夜保存,第一时间清除所有能诱捕白蚁的垃圾;
3.安装纱窗,防止白蚁飞入家中;
4.检查家里的木材和木制品上是否有白蚁幼虫和虫卵;
5.楼梯、暗角不得堆放杂物,室外场地尽量不堆放枯枝、废料或建筑木材;
6.加强屋内检查,发现疑似白蚁活动迹象,及时向专业人员咨询检查。
蚜虫等。
除了白蚁,绿化好的地方常见的飞虫还有蚜虫、蓟(√)马、粉虱(白蛾)等。这些害虫大多有趋光性,密集在光线下,让人感到恐怖。不过,这种飞虫对人体并无伤害。
其中蚜虫和蓟马对人体无明显危害。它们不会叮咬或寄生在人体上。但有些种类的蓟马分泌酸性液体,使人发痒。这时候涂点清凉油就好了。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小飞虫都有非常强烈的变黄倾向。如果你穿着亮黄色的衣服走进蚜虫或蓟马活跃的房间,不一会儿这些小飞虫就会遍布你的衣服。所以,最好避免穿亮黄色或亮绿色的衣服去植物较多的地方。
蚊子和扁虱传播疾病,所以我们要注意
蚊子
众所周知,蚊子可以传播日本脑炎、登革热、寨卡、黄热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等疾病,危害人类健康。虽然还没到夏天,但灭蚊工作刻不容缓。
蚊子的生存能力很强,只要有水,就可能有蚊子滋生。因此,防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清除积水。蚊子没有水就无法生长,清水是灭蚊的关键。居民、单位和物业应当做好积水的清理工作。罐、槽等积水容器应加盖或倒置。花盆底盘没水,排水沟要疏通。水培植物要定期换水或者养鱼。居民可以每3天检查一次自己的家和周围环境。
2.防咬。家里可以装纱门、纱窗、蚊帐防蚊,室内可以用气雾罐、电蚊拍、蚊香驱蚊。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服,裸露的皮肤涂上驱蚊剂。
3.灭蚊。成蚊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如地下车库、楼梯背面、水池下、灌木丛、雨污水井墙壁等。管理部门或者物业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定期对成蚊栖息地进行喷洒,控制成蚊。成蚊密度最大时,可喷洒空杀死成蚊。
刻度
除了蚊子,市民还要提防蜱虫。在自然界中,蜱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自然传染病媒介,可携带上百种病原体,其中十几种病原体可使人致病。例如,少数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蜱类疾病的病原体)的病例可能发展为重症并死亡。人类和动物都可能感染这种病毒,蜱类疾病存在人际传播的风险。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直接接触确诊患者,以及接触确诊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也会导致相关蜱传疾病的传播。
每年的4-10月是蜱媒疾病的高发期。如何避免蜱虫叮咬?可以注意到以下几点:
1.出门前,可以在衣服上喷含除虫菊素的杀虫喷雾。
2.在野外游玩时,尽量避开植被多、草多、树木茂盛的地方,或者尽量减少停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