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常见疾病

爱眼日|闪光感?飞蚊症?警惕视网膜脱离风险

常驻编辑 常见疾病 2022-06-05 视网膜   闪光   风险   爱眼日   飞蚊症

明天是全国爱眼日。由于疫情,之前一些地区鼓励市民在家工作,学生也利用网络课程学习。长期接触电子屏幕或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导致的眼部疾病逐渐成为困扰成人和儿童的问题之一。据了解,疫情期间,因眼部不适来嘉惠咨询治疗的患者比疫情前增加了20%左右。除了近视,另一种眼底病也成为了很多现代人的困扰之一:视网膜脱离。uNG拜客生活常识网

近日,在来上海嘉汇国际医院咨询的患者中,有不少患者反映,偶尔会感觉眼前有一闪一闪或一个小飘动的影子,但过一会儿就缓解了。刚开始他们也没在意,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情况越来越严重。上海佳惠国际医院眼科医生翁新宇博士提醒,这些起初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可能是视网膜脱离的早期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uNG拜客生活常识网

uNG拜客生活常识网

描述:明天是全国爱眼日。眼科专家提醒人们注意眼部疾病。图片提供uNG拜客生活常识网

它是眼球壁最内层的膜组织。正常的视网膜与眼球壁紧密相连。分为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这两层之间存在潜在的间隙。当水进入这个缝隙时,会引起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从而形成视网膜的脱离。因此,视网膜脱离并不意味着视网膜与眼球壁完全分离,而只是在两层之间。视网膜里有感光细胞。视网膜脱离时,感光细胞无法发挥作用,无法感知光线,从而造成视力障碍。uNG拜客生活常识网

视网膜脱离的症状进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早期(闪光感、飞蚊症增多)、进行期(闪光感、飞蚊症、飘动的阴影、伴有逐渐增大和视力下降的闭塞感)、二期(眼痛、眼肿、眼红)和晚期(失明、眼球萎缩)。“一般来说,视网膜脱离一旦发生,就会逐渐进展。随着脱离范围的不断扩大,眼前的遮挡感会逐渐向视野中心移动,视力会急剧下降,最终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离开的时间越长,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对于这种病,原则上越早手术预后越好。”翁新宇博士分享。uNG拜客生活常识网

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很多,如常见的眼病包括眼外伤、高度近视、视网膜后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后巩膜炎、脉络膜肿瘤等。不同疾病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的表现也不同,一般分为三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有时这些不同类型的视网膜脱离会同时发生。uNG拜客生活常识网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上出现一个洞,常见于高度近视和外伤患者。因为视网膜上有一个洞,液化的玻璃体通过这个洞进入,导致视网膜脱离。uNG拜客生活常识网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一般是由疾病引起的,如葡萄膜炎,会产生炎性渗出液,这些渗出液会聚集在视网膜下层,形成视网膜脱离。uNG拜客生活常识网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常见于眼底视网膜病变。比如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原因引起眼底出血。出血凝集时会形成堆积的条状,即视网膜增生膜。它的收缩会对视网膜造成牵拉,进而形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此外,在玻璃体发生后的外伤或老年脱离过程中,玻璃体也会牵拉视网膜形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常伴有裂孔。uNG拜客生活常识网

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视网膜脱离早期,可考虑采用激光治疗封闭裂孔,阻止视网膜脱离扩大。”但是,当视网膜脱离广泛存在时,就需要进行手术。此外,对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葡萄膜炎、后巩膜炎、恶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脉络膜肿瘤等眼病。眼科大夫贾翁说,"当然,预防大于治疗。"如果你属于以下人群,就需要特别注意预防,这样也能有效降低视网膜脱落的风险。"uNG拜客生活常识网

1.高度近视的人:高度近视的人往往眼轴长,周边视网膜薄,容易变性,有的甚至有潜在的裂孔,所以在外力作用下(眼睛受伤或头面部碰撞时)很容易造成视网膜脱离。因此,这类人群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篮球等容易撞头的运动,建议每年定期随访眼底检查。如果发现了漏洞,uNG拜客生活常识网

2.中老年人:在玻璃体后脱离的生理过程中,中老年人容易发生撕裂或牵拉导致视网膜脱离。因为这类人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出现视力退化,很容易忽略一些症状。建议如果出现飞蚊症突然增多,要及时检查眼底,排除早期视网膜脱离。uNG拜客生活常识网

3.基础眼病患者:其他眼病患者,如眼底病或葡萄膜炎,应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并发视网膜脱离。

相关阅读:

  • 每日一杯咖啡可保护视网膜
  • 浴霸可能损伤婴幼儿视网膜
  • ​视网膜震荡用什么方法治疗
  • 中心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食疗与护理
  • 视网膜脱落术后饮食的做法
  • 视网膜色素变性药膳方
  •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药膳食疗
  • 突发急性视网膜坏死该怎么办
  • 视网膜光凝术是什么?
  • 视网膜病变可以治疗好吗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