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是无创DNA加血采集的窗口。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记者多次暗访山西省儿童医院,发现该院在开展无创DNA(普通版)产前筛查的同时,还向孕妇“销售”无创DNA-PLUS(升级版)。这个项目不仅贵,而且费用居然打到个人二维码账户。但在记者出示大量证据的情况下,院方表示,医院从未开展过这个项目。
那么,山西省儿童医院是否应该解释其医生为何向孕妇推销高价产前筛查?为什么医院收费窗口公然挂个人收条码?为什么佩戴“湖南嘉惠山西省妇幼保健院联合检验科助理人员”胸卡的人可以在医院采血窗口工作?不能说这些现象已经存在4年了,但是医院一直看不到,是吧?
对每个新生儿进行产前筛查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如此严肃的医疗项目却在山西省儿童医院秘密进行,且存在诸多乱象,令人震惊。如此不规范的操作,不仅涉嫌非法创收,这种高成本的产前筛查是否物有所值,是否能充分保障新生儿及其家人的权益,恐怕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据知情人士介绍,通过简单估算,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每个月接受无创DNA-PLUS项目检测的孕妇约有200人,每月涉及金额约50万元,一年约600万元。如此巨大的利润,让人不得不怀疑涉案医院在幕后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有没有利益输送,输送量有多大。
山西省儿童医院“该项目未开展”的解释实在无法令人信服。这件事的真相是什么,不能由山西省儿童医院作为当事人来决定。上级部门有责任介入调查,查清高成本产前筛查是如何进入医院并大张旗鼓开展业务的,决策者和参与者是谁,是否存在违法甚至腐败问题。
总而言之,这件事涉及医德和患者利益。一定不能轻描淡写,需要明确的解释。
事实上,与第三方合作推广高费用产前筛查绝不是山西省儿童医院独有的。此前,媒体曾多次报道过一些公立医院有类似的操作,这些医院抵挡不住利益的诱惑。未经批准,他们向孕妇强烈推荐自费筛查项目。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产前筛查的有效性存疑,提供筛查的检测机构技术能力也参差不齐,操作流程极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产前筛查成了一些医院的“摇钱树”。
因此,针对部分公立医院普遍存在自费产前筛查的情况,监管部门迫切需要进一步规范无创产前筛查的应用,加强对医院和医生的监管。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前筛查技术越来越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提升产前筛查的标准,将那些真正有效的、能惠及新生儿的产前筛查技术纳入其中,由医保招标支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产前筛查乱象滋生的土壤。
(本文来自论文。更多原创信息,请下载“The Paper”APP)
作者:余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