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烟花归来、清风和煦的日子里,曹杨社区的居民们不仅在生活中坚持防疫常态化,更在精心守护着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他们还定制了许多锦旗,写了一封又一封感谢信,寄给他们感谢和敬佩的“逆行者”。
疫情防控期间,北梅园梅岭苑社区通过政府官员和社区党员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抗疫成果,也收获了居民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做好每一个细节,提升“安全感”[S2/]
“疫情无情人有情,无私奉献温暖人心”
全心全意,关心人民,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担忧
近日,曹杨新村街道收到了梅岭苑小区2号楼和20号楼全体居民送来的两面锦旗,每面都有感谢信。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郁芳作为下沉政府干部中的一员,始终站在抗击流行病的第一线。居民对他最大的评价是“对农的存在很放心”。
这种满满的“安全感”来自于他耐心细致、尽职尽责的暖心监护人。
疫情初期,郁芳成为一名“送餐员”,协调其他志愿者每天为老人分发十几份饭菜,持续了一个半月。但仍处于老年餐申请期的居民,申请自热餐等物资,帮助其过渡。
当老年人遇到紧急配药问题时,他尽可能地寻找支持医保的配药渠道,并尽可能地减少配药员的工作量。可惜感染后继续坚守后方“不掉线”,远程配合“战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心有灵犀一点通!把群众的事放在第一位,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里!”郁芳说。
团队合作,打好“组合拳”
一棵树本身并不能形成一片森林。在梅岭苑社区“战疫”一线,也有很多下沉火线支援的机关干部和自愿报名的居民志愿者,他们也为守住社区的“安全门”做出了重要贡献。
街道人大工委的周、成套办的、受理中心的,市交通中心的、周宇,都不遗余力地做着工作。作为70后、80后、90后,他们已经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封闭期间,部分居民产生了心理焦虑,于是李斌成了“心理咨询师”,几乎总是“回”咨询信息、“接”电话,用精准、清晰、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居民的疑惑。陈晓和周瑜的来回身影也传遍了街坊。他们与郁芳、李斌等人灵活配合,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和“去你需要的地方”。
志愿者们也“各显神通”,用自己的专长和资源为社区防疫注入能量。志愿者将自己的统筹能力应用于团队的协调和管理,不断激发社区强大的自主性;志愿者积极与爱心企业对接,最终成功向居民发放了总价值5万余元的爱心物资。
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但他们“重业绩而轻痕迹,留心无痕”的无私奉献精神会深深地印在居民的心里。
多方联动,编织“防控网”[/s2/]
这些锦旗和感谢信带来的荣誉是属于整个团队的,是属于整个社区的,社区和团队给予的“后盾”力量构筑了一张坚实的防控网。
情况紧急,街道立即出动,积极应对。有一次,一个患肠癌的居民要去医院复查,但是因为在封闭区域,不能出门,家人很着急。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得知后,当天派出专车接送该居民。居委会和志愿者还严格落实了居民和随行人员进出社区期间的各项防疫工作。
居委会解决民生问题要化繁为简,抓效率,保质量。在隔离期间,一对老夫妇想申请老年人餐服务,但由于疫情,申请程序可能会很慢。居委会得知这一情况后,遵循“特殊处理”的原则,立即向相关部门说明了这一特殊情况。两天之内,高效通过了所有手续,妥善解决了老人们的吃饭问题。
在曹杨社区,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随着“烟花”的逐渐回归,这张防控网丝毫没有松懈,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仍在有序推进。人和万事兴,山转移,“靠得住的曹阳人”永远坚定在防疫第一线,思想上“绷紧弦”,责任上“拉弓”,以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