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3日电生态环境部6月23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会上表示,从近期调度情况看,全国疫情高发地区医疗废物处置形势总体平稳有序。近三个月来,全国疫情高风险地区涉及的市(州)、直辖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日均负荷率低于90%,其中97%的地区低于80%,66%的地区低于50%,医疗废物全部得到妥善处置,基本实现了日产日清。刘友宾指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和监管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和监管的多个文件和相关技术规范,大力提升医疗废物监管处置水平,指导督促有关地方严格落实所有医疗机构和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全覆盖“两个100%”要求,及时有效收集、处理和处置医疗废物。
加快各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显著提高处理能力。2019年,全国共产生医疗废物118万吨,集中处置能力154万吨/年。2021年,全国共产生医疗废物140万吨,集中处置能力超过215万吨/年,比疫情前增长39%。
此外,各地还有大量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工业炉窑等协同应急处置能力,可随时用于保障应急处置。现有的医疗废物常规和应急处置能力能够满足包括核酸检测废物在内的医疗废物处置需求。
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关注全国医疗废物的产生和处置情况,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核酸检测废物的分类管理、收集、运输和处置工作,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废物的环境监管,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