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余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所博士来源/受访者供图(下同)
经历了一个无限期的寒假,假期不能回家,长期关在宿舍,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博士生余在三年的博士生涯中,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但也正是因为这次疫情,他拿起了中医这个武器来对抗。在导师林国强院士的指导下,他和团队师生试图从新冠肺炎临床有效的中药方剂中,阐释中医对抗新冠肺炎的原理。这个课题和疫情一样,几乎贯穿了整个博士生涯。
描述:在导师林国强院士的指导下,他和团队的师生试图针对新冠肺炎讲解中医原理。
2020年初,刚入学半年的余因疫情陷入了“漫长的寒假”。随着中医药在的探索和努力,中医专业的余坐不住了。为了给中医治疗新冠肺炎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让“中医治疗新冠肺炎”清晰稳定,他和他的团队坚持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相结合。从对抗新冠肺炎的临床有效中药方剂入手,通过计算机辅助虚拟筛选,应用SPR、NanoBit等生物技术和药理研究方法,发现甘草酸能显著阻断新冠肺炎棘突蛋白与人靶蛋白ACE2的结合,是对抗新冠肺炎活性的有效中药成分。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从甘草中分离的活性成分甘草酸的抗新冠肺炎机制。这不仅为甘草治疗新冠肺炎病的临床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创新思路。相关论文由植物医学领域的区域性杂志《植物医学》收集并发表。
经过三年的学习,他遇到了敬业的导师,体验了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坚定了他继续从事中医药领域科研的理想,也让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个人的追求应该与国家和中医药现代化的需要紧密结合。在导师的推荐下,他在美国生物研究机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里·夏普勒斯的实验室获得了一份博士后工作。面对即将到来的世界顶级研究所的挑战,他将继续努力,借助现代先进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承担起一代人的使命,向世界展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新民晚报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