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故事31:《玉楼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在宋代有一个能人,五岁就被称为神童,后来以神童的身份被推荐去考进士。他和数千人同时参加考试,这家伙一点都不怯场 ,很快就把题答完了。当时的皇帝那个欢喜得哦,如获至宝。让他都不用去评什么状元了,直接保送他一个进士身份。后来去殿上与皇帝面试的时候,皇帝给他出了一题,这家伙心不跳气不喘地对皇帝说,这个题目我以前就做过,换一个吧,这样有点难度。这下皇帝更是爱得要死要活的,就像找到一个古玩一样,珍惜了又珍惜。
这个人就是晏殊,不仅一身成就了得,还是北宋有名的大文学家。他的门下能人名人扎堆,在北宋好多排上名号的,像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王安石、韩琦、富弼没有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全都出自他的门下。

而且作风朴实,当时北宋初兴,天下太平,闲来无事的时候,皇帝也给大臣们放放假,让他们出去放放风,让大伙一起团建一下啥的。当时的官员们都一起扎堆,去逛酒楼。各大酒楼都开设雅间,方便这些达官贵人们去吃吃喝喝。这个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去请客,就只能窝在家里和兄弟们读书。一天皇帝给太子选老师,皇帝一下子就想到了晏殊了,众大臣都不明就里。皇帝就说,你们都天天出去吃吃喝喝的,就人家晏殊天天待在家里读书,这样的人难道不适合当老师么?一席话把大家的嘴堵得严严实实的,真是穷得有天理了,还能说啥?
上任之后晏殊有机会与皇帝面谈,都老老实实的说,我不是不想出去,无奈囊中羞涩,实在是出不了门啊。皇帝见他这么老实,就更是喜欢他。
他当官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这晏殊想辞官,就是辞不掉,连老娘服丧都被叫回去处理政务。足见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毫不夸张地说那是天天恩宠,得亏他是个男的,如果是个女的,那估计又得后宫大乱了。会不会再来一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说不准。

人家天天得宠也是有原因,他能文能武,当时西夏发“羊癫疯”,没事就跑来宋国惹事,初期宋国连连战败,这晏殊分析原因,加以整改,终于把这个“羊癫疯”给打跑了。
他的诗词也是十分了得,语言平实精练,而且十分流畅。受李煜的影响很深,又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当时就有了“词人宰相”之称。今天就来读一首他的代表之一《玉楼春》
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整首词白话过来就是:在两旁长满垂柳碧草的古道上,年少的他就想把我抛下独自远行。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里的离愁就像落在花底的三月春雨细密绵长。

无情的人那里知道多情人的苦独,一寸相思化作千丝万缕。天涯海角再远都有终点的那一刻,只有相思是无穷无尽,愁肠寸结。
晏殊的词,不仅语言平实,最大的特别就是流畅,一气呵成。读他的词从来不需要停顿,直接从开头读到结尾,而且回味无穷。他的很多词都流传至今,被人传唱。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简直就是绵里藏针,绕指丝柔。如余音绕梁,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