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髡残《山水四景之冬》 大英博物馆藏 “狂风携凛至,叶漫径染黄。”一转眼,秋天过去了,凛冬将至,穿什么衣物御寒成了头等大事。不妨看一看机智的古人们是如何保暖的? 最薄冬衣·纸裘 什么?你以为古人的冬天是如李白笔下所...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捋清古代读书人进阶的基本顺序。举人进京赶考,参加由礼部组织的会试,三年一次。会试一般会在农历二月初举行,称春闱或礼闱,一般会录取二百到三百人,第一名称会元。凡是通过会试登上正榜的人,不出特殊...
《红楼梦》中的贾珍贪淫好色,为什么会是贾家的族长?因为贾珍辈分虽低,身份却高,他是宁国府的嫡孙,所以才有资格做贾家的族长。小说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作者借薛宝琴的眼睛,为我们描述了哪些人...
孟郊孤僻诗多苦涩,46岁才写了首欢快的,一首诗就留下两成语!那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新科进士,后来去哪了?死后无钱下葬!那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少年,用一首诗回报天下母亲,人人会背!那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少年,虽然一生凄...
原因如下:第一,哪里有那么多进京赶考的书生!古代老百姓大多不识字,读书人就更少。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道门槛,能够通过乡试中试的人就是举人,举人才有资格进京赶考参加会试。会试要3年才举行一次,这还是...
前言:关于落花,古人有许多著名的描写,像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像王维的“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不可否认,这些诗句都十分具有诗情画意,蓬勃着春天的气息。而说到描写落花的词,那就更多了,如李清照的“风...
前言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使命和意义。春的蓬勃,夏的热烈,秋的绚烂,冬的静谧。每一个季节也都有它独特的美。夏日可畏,冬日静好。相较于另外三个季节,冬的娴静恬适更令人心生安暖。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
前言: 这是一个做诗成癖的诗人,为了酝酿一首好诗,他可以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到浑然忘我之地,而且,每做成一首好诗,都要拿给懂诗的人看,以求批评指正,直到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后才正式落笔成诗。甚至,为了激励自己,他还把残句“云壑...
虽然我们都很熟悉曾国藩这个人,但是,题主这个问题很尖锐,所以笔者不敢妄加断言;我们还是忠实于历史,说清楚当时的实际情况。曾国藩其实很烦他的原名叫子城,字伯涵,二十一岁肄业于湘乡书院。出校门后,改名号为涤生,六年后中进...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李不白赏: 孟浩然,公元689或691年——740年,活了大约50岁左右。湖北襄阳人。又称“孟襄阳。”字浩,名浩然。因家庭条件不错,他年轻时就开始隐居鹿门...
不到一个月中秋和国庆就来了今年中秋和国庆双节合一10月1日至8日放假调休(连休8天)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难得遇上悠长的假期且今年因为疫情在家憋太久是时候出去放飞身心了然而目前出国游太冒险国内省外游...
在宋代有一个能人,五岁就被称为神童,后来以神童的身份被推荐去考进士。他和数千人同时参加考试,这家伙一点都不怯场 ,很快就把题答完了。当时的皇帝那个欢喜得哦,如获至宝。让他都不用去评什么状元了,直接保送他一个进士身...
北宋末年,说多了都是泪,生活在那个时期的人更是泪。那个时期的文人,清高与忧愤并存,傲骨与悲壮共济。有看不起朝廷的清高,又有忧天下的雄心。感觉就是双重性格的人,但那个时期的这种文人还真不少。今天讲的这个人就是这样的...
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墓被发现,家族墓葬群数量共42座,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上,对人物生平,以及家族活动以及族谱的研究,具有补充意义,尤其是墓志铭,一般都会记载人物的一生主要事迹和评价。家族墓葬群一出土,就为文献记载提供...
塔云山——乃驰名秦、鄂、川、豫等地的道教名山,位于镇安县城西35公里的柴坪镇境内,规划面积36.9平方公里,近期已开发16.8平方公里,分为过风垭门户区、天池垭休闲娱乐区、金顶道教体验区三个片区。 主峰金顶海拔1665....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