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故事(十九)《苏幕遮》朱敦儒;#39;有奇才,无用处;#39;的悲愤
北宋末年,说多了都是泪,生活在那个时期的人更是泪。那个时期的文人,清高与忧愤并存,傲骨与悲壮共济。有看不起朝廷的清高,又有忧天下的雄心。
感觉就是双重性格的人,但那个时期的这种文人还真不少。今天讲的这个人就是这样的一个家伙,他叫朱敦儒。

他天生好命,投在了富贵人家。自己博览群书,一身兼百家所长,是天下皆知的奇才。他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可就是看不起朝堂的争名逐利,他觉得这些人活得累,活得俗。再加上自己家里有钱,用我们现代的人来就,我家有几百亩地,有车有房的,我还出来做打工的那种庸俗事干嘛?窝在家里没事就翻翻书,做做米虫不好么?
于是这个来请做官,他说“不去”!那个来请说“来,给你个大官做做”,他就回人家“滚”!反正就是对当官没兴趣。这皇帝也是不死心,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你不来是吧?我就天天来敲门,顺道给你讲讲道理,说说不去的后果。反正你不来就恶心死你。朱敦儒就再不想去,但他家里的人怕啊。虽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但现在是家大业大的,这鞋穿得老贵了,刚不起啊。于是家里这个来说,那个来哭的,终于连哄带骗地把他骗去京城了。
这下皇帝老儿可高兴坏了,人家名声在外,别说进士了,状元也不一定比得上他,给他一个进士身份不算过分吧?人家这么大的名气过来,给一个大一点的官应该吧?于是好处大大的有,能给的都给。
朱敦儒也确实能干,做啥都是井井有条。但是农谚说得好啊:船上人不努力,哪怕你岸上的人吼断了腰。这皇帝不专政务,请一个高人就能解决问题吗?就像看病没找准病根儿,这病能治好吗?

后来这朱敦儒力主抗战,把皇帝给气得哦。你这老东西,你再有才,也不能一天到晚地给我这个老板唱反调吧?好歹我也是你老板,你尊重我一下不行吗?于是借着有人弹劾他的时候,直接就把他给免职了。我们大家都消停一下吧,你天天骂我,我也是人,我也受不了啊。
这朱敦儒可不这么想,是你来求着我当官的,又不是我厚着脸皮来的。你现在说把我罢
了就罢了,当谁不识数呢?你看不上我,我还看不起你呢,本来就不想来。干脆就请求退隐了。
靖康之变之后,这朱敦儒带着一家逃难到南宋。这个时期的他看到昔日山河满目疮痍,那颗已经冷却的心再一次被点燃。在秦桧这汉奸的笼络下,出任了少卿。
只可惜,他这一个主力抗战的人,再一次选错了老板,最终“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期间他填了不少忧国忧民的佳作。最后心再次凉了,再次退隐江湖。

这朱敦儒有才气,有傲骨,更有点神经质。但他的文学成就很高,他的词风浅显易懂,洒脱清新,十分隐逸。被称为“朱希真体”或“樵歌体”对当时的隐逸词风影响很深。
今天就来读读他在南宋时期的一首词《苏幕遮》
苏幕遮
酒壶空,歌扇去。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
芳草连天云薄暮。故国山河,一阵黄梅雨。
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
欲指虚无问征路。回首风云,未忍辞明主。
整首词白话过来就是:酒壶的酒已经喝干了,跳舞的人也走了。我一个人倚在楼上,心里无限伤感。远处芳草直到天边,与那薄薄的云暮相连。那是我宋朝的旧山河,放眼望去,故国山河犹在,只是已经家国已破,天空正飘着梅雨,更让人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