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前两天,儿子放学回家就对我们说:老师给我们讲了下中秋的相关知识,还说让准备石榴,因为石榴圆圆的像圆圆的月亮,也代表着团圆,还要记着吃月饼。
我们准备了石榴和月饼,中秋节那天晚上一家人就吃着月饼和石榴依在阳台看月亮。一家人开开心心在聚在一起,真是幸福,尤其是在月光这么好的团圆的节日里。

我考了儿子一个脑筋急转弯:“请问今天晚上的月亮值多少钱?”
儿子想了一下,还是有点儿懵圈地说:“不知道。”
“16元。”我笑着说。
“为什么呢?”儿子立马就反问。
“你没听说过'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啊!”
“这也行。”儿子有点儿不服气地说。

“儿子,有首写中秋夜晚的诗,幼儿园老师教的,你还记得吗?”我又给儿子出了一个题。
“是李峤写的《中秋月》吧。”儿子回答说。
“是的。”我点头对儿子说。
“《中秋月》,唐,李峤。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儿子还是像在幼儿园那样背出了全诗。
我给儿子竖起了大拇指点赞。

“这首诗说了一个道理,就好比现在我们这里是晴天,天上的月亮也很亮,而更千里外很远的地方,哪个晓得会不会在起风下雨。”我给儿子进一步解释说。
“哦,明白了。是不是就像前几天,我们给奶奶打电话,她说老家在下雨,而那天成都是出了太阳的。”儿子领悟得还挺快。
中秋月
李峤 〔唐代〕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