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故事(十五)《春江花月夜》最美的诗,诗仙诗圣只空叹
有这么一位神秘的人,在唐朝诗歌盛行的年月,他仅传世两首诗。可是就有一首被人们称为“孤篇压全唐”。啥意思呢?就是他写的这一首诗,就胜过全唐的千万首诗词,什么诗仙诗圣啥的,全都靠边站。他的诗被称为老二,没人能做老大。就这么一位牛的人,却是一位神秘得连那个时候生那个时候死的确切年份都没有记载,历史上记载的都是“大约”二字。
我们只知道他叫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子”。其他三人都有详细记载,就他连一个详实的记载都少之又少。只知道他很早就在长安扬名,然后呢在兖州做过兵曹。这个兵曹就相当于一个警卫团的副职,八品芝麻官。

海上明月共潮生
就这样一个小人物,写出来的诗,被称为中国诗歌的巅峰,文学课的必修课。历代文人都崇拜他得五体投地,只差为他焚香禁食,沐浴更衣。
今天就来一起读读这一首中国文学价值最高的诗:《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把它白话过来,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春天的江水浩浩荡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好象从江水与海水之间涌上了天空,月光照着江面,波浪千里荡漾。极目所见,江面上全都泛着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转绕芳甸
江水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曲曲折折的流淌,月光照着开满鲜花的树林,好象细密的雪花在飞舞。月色如霜叫人无从察觉它的飞逝,那沙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分不清到底是月光还是沙滩。
江水和天空混为一色,好象碧玉无瑕,没有一丝纤尘,空旷的天空,只悬一弯孤独的明月。江边上是谁人最初看到的这么美的月亮?这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初次照人?
人们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而这江上的明月也是与人们相似,代代相传。不知道这江上的明月在等待着谁人?只看到这江面一直不断地送走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