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髡残《山水四景之冬》 大英博物馆藏
“狂风携凛至,叶漫径染黄。”一转眼,秋天过去了,凛冬将至,穿什么衣物御寒成了头等大事。不妨看一看机智的古人们是如何保暖的?
最薄冬衣·纸裘
什么?你以为古人的冬天是如李白笔下所写“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充斥着美酒、佳肴、貂皮、狐裘……那只是有钱人们营造出来的错觉,实际上,在棉花普及之前,大多数人穿的是纸裘。
“纸裘”,顾名思义,它是用楮、藤纸等纸张制作而成的衣物,自魏晋出现,至唐宋时期开始大规模在民间流行。
楮纸
据史料记载,“人悉以纸为衣,或有衣经者”,“方冽寒,人皆连纸褫书为裳褕”。当时贫苦百姓遭受战争,流离失所,由于没有布衣,便就地取材,制作纸衣御寒。纸原料成本低,容易获取,故能大范围普及。
明 吴伟《流民图》(局部) 大英博物馆
不仅民众青睐纸衣,还有一类人喜欢穿纸衣,便是僧侣。唐代陆长源《辨疑志》中记载的“纸衣禅师”,平日里就不着布丝,而是喜欢穿上纸衣,悠然自在地游走。还有一位“纸衣和尚”,也是不衣丝棉,常服纸衣。
时及宋代,除了普通百姓和修道僧侣,文人也加入了“穿纸衣”的行列。陆游曾作诗云“扫园收槲叶,掊地甃塼炉。幸有藜烹粥,何惭纸作襦。”在一个萧瑟的寒夜,诗人独扫枯叶,挖土做炉,刨一点藜草充饥,裁一件纸衣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