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山位于渭南市区之南、秦岭北麓的临渭区阳郭镇南张村,距渭南市区30多公里(距蓝田县城26公里)。西有临潼骊山、兵马俑,东有华山、少华山、秀龙山、天留山等,南有王顺山、水陆庵、公王岭、伏羲庙等,北可达三贤故里、司马迁祠、洽川处女泉,关中环线从坡脚穿过,渭玉高速从眼前出山。渭桥路、渭花路、渭蓝路川字型分布其北,交通十分便利。1981年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陕西省林业厅确定为省级森林公园。
我的老家就住在石鼓山南1.5公里许,过去叫东骆村,石鼓山下的村叫张村,略北的村叫老牛坡村,现在这三个村合并成为“石鼓山村”。
我最早上石鼓山是1962年,那时正读小学二年级。那时三层楼、大佛殿等建筑基本完好,只是楼上木板腐朽有点危险;在蓝田厚镇念完小,经常和同学背着老师偷偷去爬山。1966年,我在石鼓山脚下就读农中,每天下午要到石鼓山割柴,天天上山。
石鼓山上的古建筑,“文革”期间作为“四旧”被拆,让全公社的“四类分子”来完成,任务艰巨没有工分,只能是“义务劳动”。拆除的木料、门窗、砖瓦、供桌等运到就近小学和公社中学。我师院毕业后在三官庙中学工作任教,学校面东正对石鼓山,每日抬眼就能看到,时常陪同朋友登山,我每次为向导和义务讲解员。
山体之特
石鼓山有东南西北中五个主峰,秀峰相互对峙,悬崖如刀削斧砍,壁立千仞。其险可与华山媲美,其秀可与华山并提,且有一处,至今不能攀爬上去,素有“小华山”之称。令人称奇的是,看似裸露的悬崖峭石上,竟有茂盛的天然松柏混交林,生长着数量繁多的“植物活化石”白皮松,四季翠绿,层林叠嶂。山内有“龙洞蛇道”“神泉水”“夫妻松”“回心石”、吉祥龟、青蛙石等自然景观。
到石鼓山必然要看石鼓。著名的石鼓就在最险峻的西峰。西峰顶上高竖一石,型状如巨鼓。古老相传,这就是刘秀当年敲击的那面石鼓。在石鼓周围的岩石上,依稀分布着一些老碗大小圆柱型或半圆柱型的石洞,相传是当年刘秀骑马经过此地所留下的马蹄印迹。若站在巨大石鼓上,可望东南远处的秦岭玄象山,雄伟而高大;极目西眺,远处的群山起伏连绵不断,蓝田的玉山、临潼的骊山,依稀可见。近处,脚下西峰的左右两边如刀削斧砍一般,直达山下。
南峰雄壮浑然,大有领袖群峰之势,因南面为尊之意,峰上建有庙宇。中峰古木参天,林阴夹道,鸟鸣其间,实在是天然幽境。路边的石缝中,不时还长出几朵盛开的紫色、红色、粉红的无名小花。春夏两季,一阵阵清风微微吹来,点点的紫色红色一阵阵颤动,给幽境增添了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松柏遍地、山花烂漫的景色,从这里一直绵延覆盖整个东峰,可真正领会“秀色可餐”的真切含义。
北峰距离中峰和其它山峰最远,也最高,像一个大汉傲然屹立,高峻无比。站在北峰顶上,会让人感到天地的开阔,思想宇宙的无穷,顿时心旷神怡。从这里南望群山连绵远去,终南山绵延无绝;北望则为二层台塬,崇凝、阳郭两塬和湭河川风光尽收眼底。向西、西北、西南极目远眺,渭河细如一条舞动的银丝,如八百里秦川的一条丝绸飘带一样,穿过关中,走过渭南城,隐约可见;长稔塬白鹿塬如横卧的两条巨蟒,黄底绿斑,苍苍茫茫,甚是壮观;湭河水库则宛如一面明镜镶在湭河川尽头的两塬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