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真定王刘杨。刘杨和其后人的人生沉浮,就是西汉的刘姓宗室们在王莽时代到刘秀建立东汉后命运的标本。
王莽废汉篡位后,将西汉的刘氏宗室们均降为平民,虽然有一些人起兵反抗,但没有激起多大风浪。位于河北的真定王刘杨同样也在这时候被降为平民。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刘杨也是这时候扩张势力,自行恢复真定王称号,拥兵十多万,成为河北地区不可忽视的势力。河北的王朗兴起后,刘杨一度依附王朗。
当时还是更始政权下属的刘秀奉命安抚河北,同王朗作战。刘秀对刘杨极力拉拢,迎娶刘杨外甥女郭圣通为妻(此时刘秀已娶阴丽华为妻,阴丽华实际是在不知情情况下被休妻)的条件,最终取得了刘杨的支持,平定了王朗。
(郭圣通)
刘杨的支持,对早期刘秀在河北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刘秀和刘杨的蜜月期没有维持多久,刘秀称帝后,刘杨密谋造反,还没发动就被刘秀派遣的耿纯诛杀。但刘杨势力此时对刘秀还有重要作用,还是一个政治标杆。刘杨被杀后,刘秀还让刘杨的儿子刘得继承真定王之位。
刘秀正式立皇后也在刘杨被杀后,立郭圣通为皇后而没有立和刘秀自己感情更好的阴丽华为皇后,也是安抚河北势力的姿态。
建武十二年,刘秀平定公孙述,天下间再无大的割据势力,基本一统天下。
建武十三年,真定王刘得被刘秀取消王爵,降为临湘候。此次和真定王刘得一起被降爵为候的,共有四人,都是和刘得一样,与刘秀血缘关系比较远但在刘秀争取宗室支持时得到王爵。
刘得等人被降爵后,东汉诸侯王全部是刘秀家族一脉了。
建武十七年,刘秀废掉郭圣通的皇后之位,立阴丽华为皇后。
总体来说,王莽代汉后,西汉宗室们被降为平民。不过王莽并未大规模诛杀宗室,宗室们基本还保得性命。刘秀建国过程中,宗室们待遇得到一定恢复,地位有所提高,但远不如西汉时风光。刘秀的天下稳定后,非刘秀家族的宗室受到打压,地位进一步降低。
西汉灭亡之后,经历了王莽的新朝、刘玄的更始政权,和刘秀的东汉三个朝代。一把情况下,前朝灭亡后,宗室子弟遭殃,比如元朝灭南宋,赵氏子弟数万人被绞杀,明朝灭亡,朱家子弟在全国遭受通缉。

不过刘氏宗室子弟待遇出奇地好,很多人不光没有受到灭国牵连,反而升官进爵。原因是王莽的新朝和平代汉,刘氏子弟很多人充当了王莽的拥趸。刘玄和刘秀本就是宗室子弟,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所以也不可能残害宗族。
如果我们仔细对照新朝、更始和东汉三朝,竟然发现,其实王莽对刘氏子弟最仁慈!
新朝建立后,刘氏子弟的待遇变化
王莽掌权后,对刘氏宗室子弟的待遇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居摄年间
汉平帝驾崩后,孺子婴被立为太子,由王莽以“摄皇帝”(后改称“假皇帝”)名义,代行皇权。王莽掌权后,对刘氏宗室子弟中,已经绝嗣和犯罪被取消封国的,全部续封。

比如,汉哀帝时期遭受谋反冤案的东平王刘云,王莽复立东平国,册封刘云之子刘开明为东平王。又册封东平思王刘宇之孙、桃乡侯刘宜之子刘成都,为中山王,继承中山王刘兴(汉平帝之父)的衣钵。
同时下令,对所有绝嗣的宗室子弟,可以从近支中选择继承人,继承爵位。他还又额外册封自汉宣帝之后,无资格继承爵位的子弟三十六人为侯。
古代宗室子弟的爵位继承,一般都是逐代降格,遇到犯罪或无后,就自然消亡,封国变郡县。西汉末年,汉元帝一支全部断绝,皇室凋零。王莽以近支过继,接续刘氏封国,显示出博大的胸怀。
这就是刘家子弟很多人站在王莽一边,支持王莽代汉的原因。
当然,居摄元年、二年,也发生了两起宗室子弟的反莽起义。一起是安众侯刘崇,一起是东郡太守翟义。

安众侯刘崇跟刘秀一样,都是长沙王刘发的后人。刘崇以王莽危害刘氏政权为由,率领一百人攻打宛城,兵败身死。刘崇的叔叔刘嘉,坚决反对刘崇起兵,因而受到王莽表彰,封刘嘉为率礼侯,他的七个儿子为关内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