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人们读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句话的时候,不禁会思考一个问题:做事情究竟是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呢?
这个疑问实则不难讲清楚,因为凡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都切身体会过:努力过就不会留有遗憾。
努力的过程的确是很重要的,可是最后还是会倾向于有一番结果的人——因为即便拥有过很多完美的过程,但若始终得不到意想之中的结果,这样徒劳无功的努力过程仿佛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和意义。
在我国古代,有4位堪称“大器”的风云人物,他们积极地努力了大半生,最终只差一步就可一统天下,却偏偏愣是没走到最后一步,着实可堪叹惋。
这4位豪杰般的人物便是西楚霸王项羽、乱世枭雄曹操、西汉权臣霍光以及明末闯王李自成。
勇猛擅战的西楚霸王获胜无数,却以一役之败输给了刘邦
项羽又称西楚霸王,他之所以能有此盛誉皆是因为他的“武力值”爆表,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武力最强的战将。
骁勇善战的大英雄项羽不仅孔武有力,而且所向披靡,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秦二世元年九月,24岁的项羽同叔父项梁在吴中兴师起兵,拉起了反抗暴秦的大旗。
5年后,秦朝覆灭,项羽凭借手中掌握的40万雄兵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于彭城,并以霸主的身份将所驭版图分封给18位诸侯。
而这18个诸侯王里,却恰恰暗藏着一个潜在的大敌——同样出身草根市井却十分狡诈多谋的汉王刘邦。
项羽一生战绩辉煌,他兴兵起事长达8年之久,亲历大小70余场战役,除了最后一次的垓下之战吃了败果,其余战斗均获胜而终,因此,我们用“所击者服,所挡者破”来形容项羽那爆表的战斗力并不为过。
在楚汉之争中,汉王刘邦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随后就建立了汉朝,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
而以“兵败自刎”为结局的项羽却成了一个历史悲剧人物,已成霸王的他明明已经通过披荆斩棘而夺得了天下,但最终却因固执自负、优柔寡断的性格缺陷而踏上了悲情的末路,亦令推翻暴秦的西楚仅作了“昙花一现”之势,然后便速速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乱世枭雄曹操缘何拥有绝对实力却不称帝
熟稔汉末三国史料的人都知道,武将出身的曹操精通兵法、通晓战术且历战无数,虽表面上托名汉相却实为勠力奋斗、戎马终生的汉贼,当属奸雄与枭雄的精准结合体。
曾几何时,有不少人为曹操没能彻底统一三国乱世,其辛苦打拼下来的江山终是落入了司马家之手而扼腕长叹。
一生经历异彩纷呈的曹操一步步地成为了魏王,统一了华北黄河流域,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势力雄悍的曹操分明是距离囊括天下仅差一步之遥,却为何始终没有称帝呢?!
回望名将如云、强者鹊起的三国时代,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曾在词作中写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意思就是指能力卓越的曹操用武伐的方式逐一打败了三国时期的诸路豪杰,实乃强者中的强者,英雄之中的英雄。
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刘备、孙权已成三足鼎立之势,颇擅集权的曹操成了曹魏最大的创始人,他本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继而成为华夏之王,但却始终以“汉臣”自诩,还曾半开玩笑地与旁人说他惟愿身殁后可在墓碑上篆刻“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便罢了。
曹操死后的千百年里,无数文人墨客、史家学者都想不通一个问题:乱世枭雄曹操实力那样强劲、资源那样丰富,为何就是没有称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