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曹操终生未成华夏之王的原因有二:
一来,曹操刚愎自用、优柔寡断,他在平定西梁马超、逼降汉中张鲁之后理应迅速攻蜀,并当机立断地把握住彼时可趁势一统天下的好时机,可惯于多虑的曹操却犹豫了,等他十多天以后终于想通了,制霸天下的绝佳的契机也早就不复可追了。
二来,从战略意义极其重大的“赤壁之战”可以看出,曹操有着不够严于律己的重大问题。赤壁之战是曹刘孙三方瓜分荆州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场战役,同时也是曹操平生之中少有的几次惨败战例之一。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赤壁之战的败果令曹操差点丧命,这等损失只可谓久难平复、惨烈至极。
经过赤壁之役,不仅使曹操一统天下的欲望化为泡影,还完全改变了南北的抗衡之势。

这场战役是曹操亲自指挥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他老人家自己决定的,最终,曹魏将士却被孙刘联军合力打得溃败而逃,着实给了曹操一记重创。
在此战甫起之时,曹操一直骄傲自大地认为当时东吴的文官武将们不会听命于孙权,而且天时地利与人和都在曹操这边,导致盲目自信的曹操不听谋士的劝阻,轻敌且不够严于律己,最终导致了战事的全面溃败之局。
曹操一生戎马、四处战伐,其于公元190年举兵征讨董卓之时已经接连勠战了整整29年。
人的一生又能有几个29年呢?彼时,45岁的曹操实际上已经倍感疲敝,昔日的壮志雄心也几近消磨殆尽,公元220年,老迈苍衰的曹操病殁在了洛阳,其名义上仍是汉朝臣子,没有称帝,谥号为“武王”。

西汉权臣霍光前后专权了几十年,不篡位称帝的他得到了善终
说起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权臣,我们不得不提及西汉时期奉命辅佐幼主、大权在握的三朝老臣霍光。
霍光是西汉大将军霍去病同母异父的胞弟,也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权谋家。他毕生竭思尽虑、辅弼朝政,佐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位帝王,是不折不扣的三朝元老、肱骨重臣。
汉武帝当政之时,霍光被哥哥霍去病举荐给天子,因其处事恭谨小心、勤恳有才而被汉武帝赏识看重,故汉武帝临终前拔擢霍光为大司马,并命其好好地辅佐帝年仅8岁的新帝刘弗陵。

霍光眼光老辣、胸有城府,汉昭帝继位之初,霍光便设法为其除掉了居心叵测已久的佞臣,汉昭帝十分感念霍光的倾力护佑与辅弼,所以就将朝政决断的大权交予霍光,令霍光从此成了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要权臣。
没有子嗣的汉昭帝驾崩后,霍光仍旧怀有最赤诚的忠心,他迅速决断,扶立了昌邑王刘贺登基。
然而刘贺昏聩无比,实非贤君,于是一心为社稷着想的霍光只得再度出手,改拥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即历史上的汉宣帝。
内富韬慧的汉宣帝刘询确实感激霍光的扶立之恩,但他同时也看到了霍光的势倾朝野、处尊居显,因此,这位小皇帝不免对霍光生起了忌惮之意。

自打汉宣帝刘询继位开始,霍光仍旧大权在握,并未还政给刘询。
其后的6年里,身为权臣的霍光一如既往地认真佐弼着汉宣帝,可以说汉宣帝刘询所缔造的“孝宣中兴”完全有霍光的功劳蕴寓其中。
公元前68年春,霍光因病重不治而故去,鉴于他此前几十年不变的忠耿辅弼以及鞠躬尽瘁,汉宣帝与太皇太后不但亲自为其送终,还赐其陪葬在汉武帝的茂陵之中,又使其名列西汉“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极尽荣光。
西汉权臣霍光虽然前后专权了数十年,但他的初心是好的,始终以天家社稷长久为重,主政期间并未掺杂私心重欲,故而得到了善终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