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孤僻诗多苦涩,46岁才写了首欢快的,一首诗就留下两成语
孟郊孤僻诗多苦涩,46岁才写了首欢快的,一首诗就留下两成语!那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新科进士,后来去哪了?死后无钱下葬!那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少年,用一首诗回报天下母亲,人人会背!那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少年,虽然一生凄苦,却用一首诗回了报天下母亲!

在唐代诗人中,孟郊算是个另类,由于少时家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孟郊10岁那年,又遭遇父亲壮年早逝,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将他和两个弟弟抚养成人,正因为此,孟郊和母亲有着特别深厚的情谊。
越来越孤僻的孟郊,干脆躲进家乡不远的嵩山里,一边静坐思道,一边苦心读书,希望能通过科举早点改变命运,但是,却屡试不中。期间,孟郊开始将自己内心的积怨与对人生的感悟,发声为诗。只是,由于人生太过凄苦,孟郊笔下所展现的多是苦涩之语,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被人送了个“诗囚”的别号。

人生的苦,并非孟郊一人独尝,比他年轻28岁的后辈诗人贾岛,也是个苦吟诗人。二人虽然年龄相差悬殊,但是,相同的遭际不遇,官职卑微,一生穷困,让他们结为同好,因而被人并称为“郊岛”。孟郊“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送卢郎中汀》);贾岛“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相传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两人都愤世嫉俗,情绪低沉,语多苦涩,孟郊与贾岛的这种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被并称为“郊寒岛瘦”。

孟郊虽然穷困不堪,但是,却一生尊奉母命,手不释卷,终于在46岁那年得中进士。多年的辛苦守望,终于迎来云开日出,沉浸在巨大幸福之中的孟郊,一改往日艰涩风格,挥笔写下了他人生中第一首格调欢快的小诗《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年届46岁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当即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登科后》。诗的前二句,将作者过去失意落拓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龌龊”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放荡”此处是指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
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登科后》全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在“思苦奇涩”的孟诗中别具一格。尤其是后二句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更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仔细想来,孟郊这样的“得意忘形”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前两的科考失利给他的打击太深,每次名落孙山后,他都有诗叙情的。第一次的《落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