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的悲从何来?刘禹锡的玄都观:只是看了场桃花,奈何砸我饭碗?
当刘禹锡偶遇白居易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为至交好友,两人常常唱和对吟,世称“刘白”。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54岁的刘禹锡与同样是54岁的白居易相遇于扬州。一对好友异地重逢,斗酒吟诗是少不的。酒酣耳热之际,白居易趁兴赋诗一首,以赠刘禹锡,其诗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朋友以诗见赠,刘禹锡当然不会失礼,随手回了白居易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刘禹锡二人的这两首诗中,都有个“二十三年”,这是个什么梗呢?
刘禹锡与“永贞革新”

原来,这个“二十三年”正与刘禹锡当时的人生遭遇有关。唐朝的第十位皇帝唐顺宗李诵即位后,重用曾经的太子侍读王叔文,想甩开膀子大干一番。说起唐顺宗李诵,可谓是唐朝很不幸的皇帝,唐德宗李适即位后,年已18岁的皇长子李诵进封宣王,随即被册立为太子。令李诵尴尬的是,他的皇帝老子挺能活的,64岁才崩逝,李诵在太子位上,一熬就是26年,因而成为唐朝作为储君时间最长的皇帝。
李诵即位时,已经44岁了,他接手的是个烂摊子,他面对的是三大顽疾——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及朋党之争,这些都是安史之乱留下的后遗症,前几代皇帝都无可奈何。身为太子时,李诵就对这些弊端深恶痛绝,所以,一上位,就任用王叔文等人变法,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必,史称“永贞革新”。这样的触犯了宦官和节度使得利益,这场改革只持续了100多天就宣告失败——宦官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顺宗李诵遭幽禁,并被迫禅位给皇太子李纯。当了26年储君的李诵,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二十六日正式即位,至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八月四日被宦官赶赴下台,前后只做了六个月零八天的皇帝,成为唐朝最短命的皇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