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和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先紧承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则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将后起之秀比作千帆和万木。他告诉自己的好友,自己虽老,行将就木,但是却看到了后起者之雄姿英发,心情顿时也就明朗起来。失意中的诗人,并没失志,所以,他才又能满血复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因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名句。
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回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次年再返长安,回朝任主客郎中。刘禹锡是个受不得委屈的主,回到长安后,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再游玄都观。此时的朝中,已是新人换旧人,当年打击、陷害他的权贵们已风光不再,而“刘郎”却像只打不死的小强,靠边站了10多年的“胡汉三”又回来了。于是,趁兴挥笔写下了《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首诗是重提旧事,向打击作者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这首诗和他以前那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写作手法是一样的,刘禹锡有关玄都观的两首诗,都是以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表面上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其实,是在写人生的无常。

14年前,刘禹锡因赋玄都观诗开罪于权相武元衡,被远窜岭南。14年后,刘禹锡“复为主客郎中”,再次回到了长安。在这14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这时,武元衡已死了14年了。作者写这首诗,再咏玄都,对武元衡等显然是一种嘲笑和鞭挞。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