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沈东方报道,近日,一批医药卫生领域党员干部被通报违纪情况。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党委委员、院长金舟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其在岗位调整、职务晋升、医疗器械销售、工程承包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重庆市中医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守富被“双开”,为他人在药品销售、工程承接、岗位调整等方面谋取利益。
记者梳理相关案例发现,与以往收受红包的方式相比,药品购销中耍花招、拿回扣的形式更加隐秘。“药品的‘回扣’销售是公开的秘密。有些药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派专人到医院,给医生、科室负责人、相关分管领导送打包好的现金。根据受贿人的职务不同,数额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而且他们一般都混在患者队伍里,很难被识别出来,监管就成了问题。”一位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在医疗设备和耗材采购中牟取私利,医院多付的费用最终转嫁到患者身上,加重了患者的就医负担,侵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实践中,瓜分医药购销回扣“蛋糕”的利益集团远不止临床医生和相关负责人。
刘原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财务科科长,主要负责医院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如收入、支出、预算等。,特别是在会计、核对和支付供应商发票方面。他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尽快拿回“货款”,回笼资金,供货商千方百计巴结刘某荣,在中秋、春节等重要节点准时献上“诚意”,金额从几千到几万不等。2015年至2021年,他非法收受供应商等人贿赂的现金、购物卡等财物,共计48万余元。
从业务部门到综合部门,医药购销领域腐败利益链条长,往往“查处一个又一个”。原因是“关键少数”没有管好自己,把医院管理权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成为药企的“主要目标”。
对于重点群体,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纪委监委成立专项检查组,探索建立“双约谈双签字”机制。“双约谈”即集中约谈医疗卫生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中层干部,个别约谈药品设备采购、财务管理等重点干部,提醒其廉洁履职。“双签字”,即与各级党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与医疗卫生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党员干部签订廉政承诺书,立下“军令状”。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疗行业由于专业性强,信息不对称更加明显。一些医生通过掌握比患者更多的疾病信息,提供昂贵且不必要的医疗服务,甚至以各种方式套取医保资金,侵吞群众的“救命钱”。
县中医院原院长陶帮助朋友先后承揽县中医院5个项目,冒用他人医保账户购买价值27450元的冬虫夏草、特级白燕窝,并以其他患者名义入账;该县河源乡紫府村卫生院原院长余以拆分处方、合并处方、不按规定幅度加价等方式套取医保基金8092元——这两起案件是江西省黎川县纪委近期查处的。
“套取医保基金的方式有虚假病历、冒名顶替、过度治疗、不合理用药等。”黎川县纪委驻县卫健委纪检监察组组长全新民告诉记者,具体“套路”如下:
量身定做“假病历”,通过挂床住院、虚报医事服务费套取医保基金;
擅自篡改病种,将不能补偿的病种改为补偿范围内的病种,“非法”住院;
故意把病情搞得很严重,开大处方,把只需要门诊的病变成需要住院的病,把小手术改成大手术等等。
如何有效区分医疗腐败和工作失误?这对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江苏省常熟市纪委纪检监察组督促市卫健委开发应用“智慧医疗合理用药网上处方点评系统”,在全市部分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面上线。
系统覆盖门急诊处方和住院医嘱,智能审核单个处方或住院医嘱只需0.2秒。不恰当的处方或医嘱在医生开具的同时被拦截和提醒。“为了保证审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智能审核只是为进一步的专业评估提供依据。卫生健康委邀请专家对发现的不适当处方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等提出规范合理的意见。”据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专家组汇总的不合理处方在严格评估的基础上,提交给市卫健委,作为医生不良执业行为评分的依据。截至目前,已有32名执业不良的医生被记分。
编辑: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