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口腔医疗机构可以凭借优质平价服务获利时,就没有动力从患者身上收取过高费用了。”梁嘉琳说。
集中采购挤出水分
加强价格异常警示
针对耗材价格,《征求意见稿》提出,精心组织开展种植牙耗材集中采购,组建种植牙耗材省际采购联盟等。
那么,将来实施种植牙耗材集中采购能让种植牙价格“大跳水”吗?
在邓勇看来,种植牙耗材集中采购会将种植牙耗材中虚高的价格水分挤出来。例如,浙江省宁波市将耗材价格限定在国产1000元、进口1500元,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下)的医疗服务费用定为2000元,降价幅度达到60%;安徽省蚌埠市经集中议价谈判,种植牙材料(含牙冠、植体一套)费用平均降幅84.17%,最高降幅达89.5%,其中价格最低的种植牙只需950元。
邓勇认为,从整体上看,耗材只占种植牙收费的三分之一左右,医疗服务费用等占三分之二左右。因此,种植牙耗材集中采购会降低种植牙价格,但是价格“大跳水”不太可能。
据梁嘉琳观察,种植牙体集采透露出全新的政策信号。口腔医疗是我国民营医疗的主赛道,长期具有强刚需、弱监管、高利润的产业特点。种植牙体是口腔科常用的高值耗材。民营医疗机构首次被纳入种植牙体的统一规则集采范围,有助于形成监管闭环,让公立、民营医疗机构面临平等的监管环境。
“此外,国家医保局在医保外品种、民营医疗领域开展集采,相当于封死耗材制造商、牙科医疗机构的暴利空间。这意味着监管层正在达成共识,决不允许公立、民营医疗机构将牙科作为大赚百姓钱财的‘摇钱树’。”梁嘉琳说。
种植牙集采并非没有难题。
邓勇认为,种植牙属于医保目录外集采,调动医疗机构参与种植牙耗材集采的积极性是一大难题。因此,推动医疗机构积极参与集采,需要向其分析集采带来的节约成本等优点,同时以“对拒不报量或报量率不足的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差异化价格政策”等立足公立医院实情的政策,提高公立医院参与集采的积极性,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带动民营机构积极参与。
国家医保局开展专项治理也不能是一时之举。
邓勇建议,应该实现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治理的常态化,这就需要在未来推行口腔种植收费综合治理,建立长效治理机制。
对此,《征求意见稿》提出,各地医疗保障部门要以地市为单位,建立口腔种植的价格异常警示制度,将价格投诉举报较多、定价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拒绝或消极参与种植牙集采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列入价格异常警示名单。
( 作者:陈磊 编辑:王擎宇 )
作者: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