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中的淋巴结肿大,真的是肿瘤吗怎么办 体检说淋巴结肿大体检报告中的淋巴结肿大,真的是肿瘤吗?
我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相当于平均每分钟有7人确诊。更可怕的是,90%的恶性肿瘤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一经发现通常已是中晚期。在早期,有哪些特殊的表现能让我们预警,发现早期的肿瘤呢?
很多人体检后发现报告里写有:颌下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肿大,有些人看见淋巴结就会比较担心,长淋巴结是不是就意味着得肿瘤了?为什么好好的淋巴结会肿大?发现淋巴结肿大后该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淋巴结:
淋巴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核心,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器官,而是由淋巴管、淋巴液、淋巴结、淋巴细胞组成,这些淋巴组织遍布全身,是我们身体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者异物作战的“前线哨所”。淋巴结也是不少疾病的“报警装置”,就像个勇敢的哨兵,总是坚守在人体免疫的前线,当机体受到细菌、病毒、结核感染、寄生虫等微生物侵犯时,哨兵们就会启动防御反应,召集大批军队来剿灭外敌。军队多了,局部就出现了拥挤的情况,看起来就表现为淋巴结的肿大。正常情况下,人体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大约 0.5 厘米以内,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人体大约有 500~600 个淋巴结,直径在 2~10 毫米之间,所以体检时超声检查发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也可以是正常的淋巴结表现。
体检的超声报告该怎么解读呢?
通常来说:①良性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图像特点是 :病变组织主要呈椭圆形表现,纵径变长,病变部位纵径与横径的比值> 2,其病变部位存在不连续的低回声区。淋巴结内部髓质的轮廓清晰,包膜完整,存在条索状的高回声区。病变组织内部液体的性质无改变,血流信号正常,血管呈平直走向。②恶性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图像特点是 :病变部位主要呈圆形表现,横径变长,病变部位纵径与横径的比值< 2。淋巴结内部髓质有液化的表现或细小的钙化点。病变组织内部有丰富的血流信号。
简单来说,第一步我们要关注的是它的形态,正常淋巴结的形态是很规则的,大多呈梭形、长椭圆形或者长卵圆形;
第二步测量淋巴结的大小并计算纵横比(L/T),就是指淋巴结最大纵径与最大横径的比值,正常淋巴结的纵横比≥2;接下来就是观察淋巴结门,正常淋巴结门位置居中、轮廓规整;还要注意正常淋巴结皮髓质的分界清晰,皮质厚度小于淋巴门直径的1/2;另外,从回声看,正常淋巴结回声均质,内部没有钙化、液化和其他异常的回声结构。
有一些朋友感冒后就会出现淋巴结肿大,我们怎么去鉴别呢:
淋巴结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浅表淋巴结可以摸到,深部淋巴结需要借助影像检查才能看到。引起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很多,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异常,预示着不同疾病。
淋巴结肿大最主要有三种原因:1.各种感染:细菌感染,如口腔、面部等处的急性炎症,耳洞的感染也常引起下颌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软、活动度好,伴疼痛发热。一般可随炎症的消失而逐渐恢复正常。病毒感染,如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此外,过敏反应性疾病及毒虫蜇伤,也可出现淋巴结肿大。一般感染控制,淋巴结会缩小或消失。
2.结核性淋巴结炎: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多见,有的会破溃,有的不破溃。有发热、多汗、乏力等症状,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软(干酪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互相粘连,并和皮肤粘连,所以活动度差。这类患者结核菌素试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3.恶性肿瘤或恶性淋巴瘤:其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块,侵犯皮肤,破溃后经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纵隔、肝、脾及其他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肤、乳腺、神经系统等。如果逐渐增大的无痛性淋巴结要特别当心。
按照部位来分:
颌下淋巴结肿大:多于口腔、面颊部炎症相关,在鼻、咽、扁桃体等上呼吸道细菌感染,以及结核、白喉、猩红热等疾病时常见。
耳前淋巴结肿大:常常是由于眼睑、颊、耳颞部发炎引起。
枕部淋巴结肿大:多见于头及头皮疾病,也可见于风疹、麻疹等疾病。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消化道肿瘤转移,如:胃癌、肝癌、胰头癌、胰体癌。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可见于支气管肺癌、食道癌的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