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宫颈癌筛查与预防措施,浅谈宫颈癌筛查与预防治疗,浅谈宫颈癌筛查与预防措施论文,宫颈癌的筛查与预防浅谈宫颈癌筛查与预防
今年11月11日,国家对于HPV九价疫苗适用人群从16-26岁,拓展到9-45岁女性,女性朋友们争相预约,那么这个疫苗到底是哪路“神仙”,它又是专管哪个疾病的呢?今天我来和大家谈谈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以及HPV疫苗和宫颈癌的关系。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高发年龄为50-55岁。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表现为接触性阴道流血(即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流液,晚期因癌灶侵犯其他脏器而出现尿频、便秘、输尿管梗阻、贫血、恶病质等症状。宫颈癌也是目前女性唯一可以预防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引起宫颈癌的“元凶”就是长期的高危型HPV感染,因此我们最常做的宫颈癌筛查是HPV和TCT检查,他们到底代表了什么呢?
HPV检查 HPV是人乳头瘤病毒的缩写,研究认为,它就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HPV是一个大家族,目前已经发现了120余种,高危型HPV有14种,其中HPV16和HPV18格外突出,被称为最高危型HPV。HPV检查就是看看有没有这个病毒的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和最高危型HPV感染。
HPV检查阳性是不是就意味着得了宫颈癌呢?当然不是!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不代表感染HPV就一定会导致宫颈病变,只有HPV感染就好比是“无症状”感染者,还需要结合宫颈细胞学(TCT)进一步明确。
TCT检查 TCT代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薄层液基制片技术所制图片背景清晰,细胞足量而均匀,大大改进了细胞学的精确度。一句话形容就是:让我看看宫颈细胞发育到底正不正常!一般来说一张TCT报告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标本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不满意的标本需要重新取样。
2.宫颈微生物情况:TCT检查不仅仅能筛查宫颈癌,还能查滴虫、霉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如果存在感染的情况,医生就会在相应的病原体那一栏打勾。
3.对细胞的具体诊断:分为对鳞状上皮细胞的分析以及对腺上皮细胞的分析。
对鳞状上皮细胞的分析分为未见上皮内病变、非典型鳞状细胞、上皮内低度病变、上皮内高度病变、鳞状细胞癌由轻到重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后面都有具体的描述。而对腺上皮细胞的描述又分为了非典型腺细胞、可疑腺癌、腺癌等几个级别。
4报告意见和建议:这是最重要也是我们最先关注的部分,在这一部分可能会显示出这样一些结果:
(1)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如果同时做了HPV检查且结果为阴性的话,就说明未发现宫颈病变,定期复查就行了;如果HPV检查发现了高危HPV,则需要6~12个月后复查,如果是最高危型HPV阳性,则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病理活检。
(2)非典型鳞状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异常)包括:
①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
②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如果出现情况,往往需要做阴道镜进一步检查明确。
(3)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提示有异常细胞,需要进一步阴道镜检查及可疑病灶处活检。
(4)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表示有可疑癌前病变细胞,需要进一步确诊+治疗,不然发展为癌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没有查HPV,医生会让你去查HPV,同时尽快行阴道镜+宫颈活检,根据病变程度进行宫颈锥切术。
(5)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提示极有可能是癌前病变,这时还需要子宫颈管内膜的检查。医生会建议尽快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宫颈管搔刮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6)鳞状上皮癌(SCC)或腺癌:提示宫颈已有癌变,应及时行阴道镜下的宫颈多点活检,及时就医,尽快治疗。
这两项检查是每位适龄妇女都应定期检查的,是宫颈癌的初步筛查。如果结果异常,我们还要做阴道镜取了异常的组织送去病理检查,然后才能确诊。
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上,一般根据临床分期、生育要求、全身情况等综合制定适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子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肿瘤。该如何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呢?可以分三步骤来预防。
一级预防:推广HPV预防性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