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乐观抗击疫情 疫情期间推搡工作人员医院迎“大考”:疫情高峰期,如何面对“减员”?
张伯礼也表示,降级管控是防疫重大调整,要“稳中求进,适时有序作出调整”。
如何面对“减员”?
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对于急诊就诊患者,“有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直接进入急诊诊疗区域,无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在急诊缓冲区域接诊,同时查抗原和核酸”。
按照现行要求,新冠“阳性”的人无需特殊治疗的,需居家隔离七天,密切接触者需隔离五天。
澎湃新闻多方了解,近日对于医院发现阳性病例的情况,多地正收紧医护“密接”的认定范畴。例如,12月6日,武汉某三甲医院医生张钊对记者说,前些日科室里发现一例阳性被转运走,其他医生照旧工作。他在呼吸内科病房,有的医生调去隔离点,有的调去发热门诊。张钊觉得,如果自己再被当做密接拉走,病房里就没有人了。
广州一名三甲医院医生也告诉记者,此前发热门诊发现阳性病例后,医院要求当班医护人员集中隔离。这一制度已经被调整为做好消杀后正常返岗,“不轻易减员”。
12月6日,武汉医生李平接诊了一例脑出血的急诊患者,患者没有48小时核酸结果,但也不确定是否新冠“阳性”,急需抢救。李平介绍,有的病人需要插管抢救,有的病人呕吐,都易于造成感染,这样的病人都送入负压病房,可以暂缓的,放在缓冲区里。
他告诉记者,最近抢救室里的一些床位都用透明材料罩起来,防交叉感染。
一直到12月6日,李平所在的医院,急诊医护都还需要穿防护服,进出负压病房时,外罩隔离衣。
各地政策正在滚动调整。原先,几家湖北医院都要求医护人员每天核酸。12月8日,张钊告诉记者,不查核酸了,住院病人原也是一天一检,这天开始不做了。
原先在“一天一检”的情况下,范晔和张钊都曾对医护人员“减员”的前景感到忧虑。张钊看见医院正在腾出病房新建一些抢救室:“患者肯定会增加,这是毫无疑问的”。医院的工作量也会增加。如果医生一“阳”就隔离,医院可能难以运转。不过他说,不同岗位情况有差异,病房里不行,有的门诊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应该可行。
2022年12月9日,北京,通州潞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外,市民等候就诊。视觉中国 图
但在李平看来,发烧的医护还穿着防护服工作,“很容易虚脱”。
一名参加过多次“抗疫”的某中部省份定点医院医生王城对记者说,在目前社会流动性之下,一部分人“阳”会是常态。他建议,不强制要求医护人员做核酸,有症状者可自愿接受核酸检测,必要时可以休息,康复后再重回岗位 。
“管理好公众预期,避免挤兑”
王城是院感专家。他介绍,为应对“减员”风险,他所在医院已根据不同科室的不同情况,把医务人员分成不同梯队,轮流上班,防止某个科室关闭。不过,“目前还是应付得过来的”,12月8日,医院里未见明显的人流增多。
他之前也在呼吸内科工作,每年流感季节,一天看一两百个号。根据王城对新冠的理解,现在的呼吸内科接诊感冒症状病人的时候,对方是否“阳”对于诊疗方案已不重要。但是,住院患者仍然应当检测是否感染新冠,阳性者可在科室特定区域住院,他认为,一些脆弱人群集中的地方也需要注意,比如养老院。
2022年12月9日,北京,通州潞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外,市民等候就诊。视觉中国 图
即便新冠转为“乙类乙管”,也将是防控“院感”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另一名武汉市呼吸内科医生刘铭对记者回忆,从前流感季节,一旦确认急诊科的患者染有H5N1等流感病毒,也是送入专门病房,医生做好防护,再进入会诊——那些流感病毒的传播能力还远不如奥密克戎。
在“新冠”之前,每到冬春流感高发季节,刘铭就已自觉地不和家人一起吃饭。
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新加坡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专科医生梁浩楠认为,医院人员穿防护服接诊不一定是必要的。但他提醒,所有医生在医院内和上下班路上,都应尽量佩戴N95口罩,一是防止病人将“新冠”传给医护人员,一个是防止医护人员传给病人。无论住院与否,这些医院的来访者通常免疫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