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耳朵时不时发痒,却啥也掏不出,提醒:明白原因再正确处理

常驻编辑 健康常识 2022-11-30 外耳道   耳朵   鼓膜   耳屎   都会   皮肤病   上瘾   虫子   细菌   听力   注意力   脆弱   皮肤   作用   原因

耳朵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所以耳朵的养护也尤为重要。很多时候,耳朵会痒,我们就会拿手指、棉签或者耳勺掏一掏,感觉真的特别舒服,但是很多时候却掏不出东西,而且还会上瘾,时不时掏一掏,是怎么回事呢?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耳屎可能会引起听力下降!

掏耳朵一时爽,一直掏耳朵一直爽。但是,耳朵其实是不用掏的,尤其是比较小的耳屎,它们会随着我们吃饭咀嚼、吞咽,以及跳跃、走路、说话等,慢慢的自行排出耳朵外。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耳屎是比较大的,掏耳朵后,反而会使耳屎阻塞耳道,甚至对鼓膜产生压迫,造成耳鸣、听力下降、耳胀,比较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耳痛、晕眩等症状。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个时候就需要尽快把耳屎取出,如果自己无法取出,则尽快到医院请求医生帮助。另外,耳屎比较大,可能会在耳道内卡住,这个时候,需要滴入碳酸氢钠滴耳液,待耳屎软化后,再用吸引器吸出来,或者用生理盐水把耳屎冲出来。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经常掏耳朵,小心癌症找上你!

掏耳朵的危害其实有很多,耳道的皮肤是十分脆弱的,经常掏耳朵会刺激耳道皮肤,耳朵分泌出更多的耳屎来保护耳道,就会出现耳屎越掏越多的现象,这说明耳道已经损坏,应该马上停止掏耳朵。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有的时候,我们掏耳朵会不小心疼一下,这很大概率是碰到了鼓膜。鼓膜比耳道更加脆弱,一个巴掌、声音过大、运动撞击等等,都可能导致鼓膜受伤,何况挖耳勺碰到。鼓膜受伤一般会在3个月左右自行恢复,但是如果比较严重,则会严重影响听力。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还是无法抗拒挖耳朵的诱惑。那么重点来了,经常掏耳朵,还可能致癌!掏耳朵长时间刺激外耳道皮肤,会导致出现耳道乳头状瘤。这个瘤一开始是良性的,但是如果还是经常掏耳朵刺激,就会出现恶化的现象。而且就算手术切除,也无法根治,复发的风险较大,多次复发也可能形成癌症。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耳朵痒,可能仅仅是因为掏耳朵上瘾!

首先,可能有心理作用,经常掏耳朵,让耳朵已经习惯那种感觉,一天不掏就难受。人的大脑是特别乐于享受的,掏耳朵可以带来的那种及时的快感,会让你忍不住去享受。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然,除去上瘾这个现象,耳朵痒还有其他原因: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1.细菌感染:我们游泳、洗头等,可能导致水进入耳道,这些水分无法直接擦去,残留在耳道内就容易滋生细菌。如果经常感到痒,但是却挖不到耳屎,就有可能是细菌感染所致。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2.蠕行螨虫:螨虫是寄生生物,主要在我们的毛囊和皮脂腺中生存。平时要注意卫生,多换洗枕头、被褥等,可以有效减少螨虫。如果螨虫进入耳朵,会破坏耳朵里的皮肤,出现耳朵痒的情况。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3.耳道皮肤病:有的人皮肤较为敏感,很容易过敏引起皮肤病,耳道平时虽然看不到,但是也会出现皮肤病的情况,如果耳朵痒得厉害,建议去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4.耳道损伤:我们前面也讲过,耳道内皮肤十分脆弱,如果频繁掏耳朵,就可能对耳道皮肤造成损伤,引发感染。生活中应当尽量少掏耳朵,实在忍不住,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柔软的工具,比如棉签等,轻轻地掏耳朵,切记不要过于频繁。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5.其他疾病:如果出现一些全身性的疾病,导致内分泌失调,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能受到影响,可能造成耳朵发痒。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不管出现以上哪种情况,都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这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阻止病情进一步扩大。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正确认识耳屎,耳屎为耳朵的守门员!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外耳道的分泌物,起到对耳朵保护的作用。如果把耳朵比喻为球门,那么耳屎就是守门员。不管什么灰尘、细菌等进入耳朵,都会被耳屎油脂黏住,不让其进入耳朵内部,进行破坏。J0I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家家母婴」宝宝这5个部位再脏,月嫂也不能洗得太干净
  • 你注意到冠心病初期的20种表现了吗?
  • 新生儿听力筛查不过关,听力一定有问题吗
  • 你了解耳鸣吗?这些坏习惯会让你耳鸣加重,严重者或许会导
  • 助听器戴着闷,像是堵住了一样?别着急,3个方法轻松解决
  • 为什么有的人耳朵会“出油”?是病吗?最全解答快接收
  • 你们知道为啥挠痒痒,掏耳朵的时候特别舒服么?都是因为这
  • 耳痛、流脓、听力下降,当心中耳炎在作祟
  • 鼓膜的特征是什么?
  • 游泳后耳朵进水耳内响怎么办?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图]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