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现在既是洪水灾害时期,又是长夏多雨多湿胃肠道疾病高发时期。所以,除了抗洪救灾之外,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非常重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明确提到了卫生防疫工作。
注意饮用水卫生和饮食卫生。洪涝期间,不喝生水,即使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井水、河水、泉水等,因为这些野外水源中可能含有致病性细菌、寄生虫和病毒。若不得不饮用,混浊水需澄清或用明矾混凝沉淀后,再用漂白精片或泡腾片进行消毒;清澈水应至少煮沸5分钟才可饮用。饮食方面,不吃腐烂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烹饪好后应尽快食用;食物应妥善保存,避免苍蝇、蟑螂、老鼠等叮咬污染。
积极做好防蝇灭蚊防鼠工作。洪涝灾害期间,人与蚊、蝇、鼠等接触的机会增多,肠道和虫媒传染病传播流行风险增大,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日常生活中,食物应用防蝇罩遮盖;用驱蚊剂、蚊帐等防蚊;粘杀、捕杀等方法灭鼠,如发现蚊蝇、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应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
肠道传染病为灾后早期常见首发病,病情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率高。
同一灾区,各种传染病可先后出现,并与传染病的潜伏期、流行特点及流行时间有关。
洪灾、汛情时传染病可以波及到所有易感人群,无性别及年龄的差异。
洪灾的不同阶段,也会发生不同的传染病。每个人都要时刻注意卫生情况,共同完成此次卫生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