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买东西时被骗的经历?虽然现在大多数商人都诚信经营,但仍有些不良商贩卖东西时为了多挣钱,不仅会以次充好,而且常常还缺斤少两。这种人一般都会被我们称为是“奸商”,汉语中也有一个词叫作“无奸不商”!
不过,在最初的时候,“无奸不商”这个词,可不是用来指那些不诚信经营的商人的,而是一个褒义词,用来表扬那些商家的。而这个词里的“jian”也不是现在“奸诈”的“奸”,而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尖”。这个词最早和古代装粮食的器具,也就是斗有关。在古代,人们常用“斗”来计量粮食。一斗相当于现在10升,差不多是25斤重。古代的百姓到米店购买商品时,常会把“米斗”填得满满的,然后再刮去上面多余的部分,这时候的米就是“一斗”了。
后来有一个商人,在量完米后会往量器中多加上一把米,于是米斗上就突起了个尖儿。老百姓觉得这个老板很实诚,也就经常到他的铺子里购买。传着传着也就出现了“无尖不商”这一词语。意思是说商家在卖东西时给客户让利,让客户获得实惠。所以最开始的“无尖不商”其实是一个褒义词。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些商人被利益迷惑了心智,变得唯利是图,不是以此充好,就是缺斤少两。很多被他们坑了的顾客就说他们是“奸商”,所以“无奸不商”的“尖”就变成了“奸诈”的“奸”。
而“无奸不商”也因此从一个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不过,大家还是希望有一天,所有的商家都能诚信经营,世界上没有了奸商,而“无奸不商”这个词也能变回从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