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鲤鱼和亚洲虎虾组团入侵美国,将美国生态环境给搅得天翻地覆,然而很多观众不知道的是,其实我们中国也有一个“特殊入侵物种”,还是咱们主动要求大量引入,那就是麻雀。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麻雀基本上都是进口麻雀,本土麻雀已经是凤毛麟角,那么我国本土麻雀都去哪了呢?
现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了麻雀的存在,毕竟麻雀是我国分布最广 数量最多,也是最常见的鸟类之一。但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麻雀一度在我国消声灭迹,最后不得不从前苏联引进大量麻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麻雀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物,秋冬季节也以谷粒、草种,甚至生活垃圾为食,在五十年代初期,我国麻雀数量极多,遍布全国,经历了连年战乱,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之时,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粮食问题更是亟待解决。

当时人们发现,农民好不容易种植的粮食,快到成熟期时便会有麻雀偷吃,据估算,每只麻雀每年可消耗4.5公斤左右的粮食。换句话说,我们每消灭100万只麻雀,就可以节约60000人的粮食。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我国才开展了消灭麻雀运动,当然,这场消灭战中人们打击的不仅仅只有麻雀,还有老鼠、苍蝇和蚊子,之所以要消灭它们,是因为它们会传染疾病,而且老鼠往往比麻雀还能偷吃粮食。
在过去,人们将麻雀、老鼠、苍蝇和蚊子合称为“四害”,这场运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灭四害”。尽管是灭四害,但只有麻雀在这场运动中元气大伤,因为老鼠会打洞,活动比较隐蔽,速度更是惊人,而且老鼠繁殖率非常快,人类灭鼠的速度可能还没有老鼠繁殖的速度快。
而苍蝇和蚊子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无孔不入,个头非常小,即使没有灭四害运动,我们也一直跟蚊子、苍蝇做斗争。

如今美国还尝试放生,“携带自杀基因”的雄蚊与野生蚊子交配,但依然没有控制住蚊子与苍蝇。而麻雀喜欢在人类屋檐下筑巢,又无法长时间飞行,以至于消灭麻雀最容易,而且也最容易出成绩。
据记载,仅仅一个月时间,北京就消灭了37万多只麻雀,不到一年全国就消灭了近20亿只麻雀,灭四害运动其力度空前绝后,在当时形成了拥护与反对的不同声音,反对打麻雀者认为麻雀益大于害,对防治害虫有好处,特别是城市地区不应该打麻雀,包括中国科学家和部分苏联科学家都持类似观点。
同时,有部分地区居民也看到了打麻雀的危害,麻雀减少后,白杨树的叶子不见了,上面布满了皮虫,呈现冬枯现象。但是因为支持者数量更多,灭四害运动还是在全国推广开来。
1956年,甘肃省率先展开灭麻雀运动,十多个县市出动了八万多名青少年,组织了两千多个队伍,一个星期就打死麻雀二十五万只。随后,邻居陕西也展开了灭麻雀运动,并逐渐扩散到北京和上海,再到全国都展开了灭四害行动,这场运动导致我国麻雀数量锐减。

就在大家欢呼雀跃胜利的时候,大量虫害狠狠扇了所有人一个巴掌,的确,麻雀会吃掉不少庄稼,但是在麻雀的食谱中,只有一半是粮食,还有一半则是各种害虫。
由于当时农药技术并不发达,麻雀数量减少后,全国各个地区都出现了程度不一的虫害,庄稼收成减少,还引起了数年饥荒,这也让我们逐渐意识到麻雀的重要性。
但由于国内麻雀几乎灭绝,因此不得不从苏联大量引入,麻雀是一种留鸟,留鸟是指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迁徙的鸟,它们通常终年在其出生地(或繁殖区)内生活,留鸟在冬季很难觅食,所以每到冬季,不少种类的留鸟就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啄取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
麻雀绝大多数属于“一夫一妻”制,少数强壮的雄性则能够拥有两个老婆,一般每窝产4-6枚鸟蛋,一年至少可繁殖2窝,孵化后约30天就能独自离巢,幼鸟以昆虫的幼虫为食,发育成熟才能吃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