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时代来临?拯救生育率低迷,三孩政策的配套跟得上吗?

因为年轻女性越来越不想生孩子了,由于女性怀孕之后必定会有产假,现在有不少公司都更偏向于招收男性,对于那些怀孕的女员工,有些公司甚至会直接开除,这就导致很多有抱负的女性,不愿意为了生育而放弃自己的事业,干脆就选择晚婚晚育或者不育。
给大家放一组隐藏数据:
2017年出生的1723万新生儿中 51%是二胎
2018年出生的1523万新生儿中 50%是二胎
2019年出生的1439万新生儿中 59.5%是二胎
2020年出生的1200万新生儿中 50%是二胎
看到了吗?

实际上这几年的生孩大军全部都是二胎,一胎的出生率正在不断下滑,等到时间越拖越久,那些能够生育的适龄妇女将会逐渐被年轻人取代,而这些年轻人又连一胎都不怎么愿意生,如果未来没有什么大改变,中国的生育率或许还会继续下降。
所以我觉得专家说得很对,三胎政策的确很重要。
但是各种配套政策同样也不能少,因为现在的人不是不想生,而是害怕生不起、养不起、也害怕自己丢了工作。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几百万,还要他们去养三个孩子,这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要是能够解决生育成本问题,那些年轻人的生育意愿立刻就能提高不少。不过咱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大城市的年轻人对三胎政策不感冒,并不意味着二三线城市,以及各种乡镇居民不生三胎。
其实大城市和小地方的居民有截然不同的生育意愿,因为大城市的生育成本确实很高,而且生活、教育以及医疗的成本都不低。

但是在小地方这些问题却又不那么尖锐,从孩子出生到上学,小县城基本上都是国家包了。年轻人并不需要怎么花钱,甚至连人人谈之色变的学区房都不需要。小县城的公立学校不像大城市那样需要靠抢,甚至已经有些公立学校快要招不到学生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三胎政策,的确能够为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少麻烦,我们不妨把视角拉大,看看国外是怎么鼓励生育的?
北欧可能是对女性生育最为友好的社会,在瑞典育儿假有18个月也就是480多天,育儿假期间,瑞典社会保险局会为他们支付超过80%的薪水。

孩子1岁多即可以进入公立的托儿机构,学费与父母收入挂钩,最高也不过才每月1100元人民币左右,而且瑞典公司通常会为员工的育儿生活提供一定便利,孩子12岁以前,父母每年最多可使用120天的“孩子病假期”,让父母能够陪伴生病中的孩子。
整体而言,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最首先的就是经济补贴,每月会发放一定额的育儿津贴(2014年时,瑞典每个月发放的育儿津贴就接近1000元人民币)孩子出生和上学时会发放一次性奖励的补贴。
而在孩子成长各阶段的教育以及医疗服务,甚至是住房都有一定的补贴,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瑞典规定地方政府有责任为12岁以下儿童提供全天候的托育服务,除了提供一定时间的免费托育服务外,在向个人收费时也有政府补贴。

鼓励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政策,延长夫妻的育儿假,瑞典的育儿法定假期18个月,同时还鼓励夫妻共享育儿假,对女性友好的社会氛围,反歧视立法,保障就业性别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