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马拉松何以致21人遇难?失温:你不知道的运动杀手到底多可怕
极限越野马拉松远比想象的更危险
五月初,已有一位选手在乌蒙山超级越野赛的极端天气中,出现失温乃至幻觉,最终因山体塌方耽误了抢救时机,不幸离世。
而5月22日,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在甘肃开启,共计172人参赛,有21位选手先后因为失温,永远倒在了这条赛道上,一场比赛中超过10%的选手遇难,这是中国越野赛自1997年开始举办以来最严重的灾难。
我们在深深悼念逝世跑者的同时,也要思考:
马拉松越野赛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时的救助是否及时?
当这场马拉松事故频频谈起时,“失温”这个词也走进了大众视野,失温到底是怎么回事?
它又有多可怕?
让我们回到这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越野跑圈最黑暗的一天”!
5月22日上午九点,比赛正式开始,根据救援指挥部介绍,当天下午13时左右,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比赛停止。
当地组织多方力量搜救失联人员,根据赛事方公布的赛事路线图,出事地点在CP2-CP3点,也就是第二个打卡点和第三个打卡点之间,两个打卡点间相隔8公里,全部是爬坡路段,石头与砂土混合的路况,很多地方都非常陡峭,不少选手在到达CP2时开始遇到极端天气,七八级的逆风和大雨导致很多人视线模糊,体温迅速下降。
身处高处,由于失温多名选手无法行动,山地风太大,携带的保温毯都被吹烂,地形陡峭,雨水下的岩石湿滑,在体能严重下降的情况下,选手们不由自主地发抖,随着时间的延长,选手的生命安全越受到威胁。
要知道,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越野赛,作为一项高强度长距离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竞技项目,对参赛者身体条件有较高的要求,赛事组委会发布的参赛条件上也对选手进行了筛选。
要求选手需向组委会提交最近一年内同等级别赛事的完赛成绩证书,百公里组提供近一年50公里及以上完赛成绩证书,21公里组则需要近一年半程及以上完赛成绩证书,加上这个赛道的海拔整体在2000左右,且很大一部分赛道处于无人区,这些要求都是不低的“门槛”。
换句话说,能参加这次马拉松越野赛的选手,几乎都是能力十足的专业人员,可即便如此,失温作为两大户外杀手之一,仍然无情地夺去了这21人的生命。
那什么是失温呢?
失温也叫作意外低温
一般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些些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失温并非只在寒冷气候才会出现,事实上无论是寒冷的冬季,还是温暖的初夏,当气温低于20℃,在缺少防护或者突发情况下,失温就开始威胁徒步者了。
人体正常的体温是37℃,本身就是个热源体,因此也会与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简单说,运动不仅会产生热量,也会失去热量,当产生的速度低于失去的速度时,人体就会逐渐进入失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