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马拉松何以致21人遇难?失温:你不知道的运动杀手到底多可怕
![](/img.php?url=https://img01.71396.com/2021/0817/8082e871ce4cffd3.jpg)
此时如果户外出现下雨的状况,湿掉的内衣增加了身体热量传导速度,是干内衣的五倍之快。除此之外,风寒效应、湿度都会加剧体温的散失。
一般来说,失温可以分成轻度失温、中度失温、重度失温、致命阶段四个阶段,轻度失温是指患者体温下降到35~37℃,也就是下降到比正常温度低1到2℃,身体会感到寒冷同时产生寒颤。
![](/img.php?url=https://img01.71396.com/2021/0817/6bd995e85dc95e54.jpg)
![](/img.php?url=https://img01.71396.com/2021/0817/c5e3d32b1305bb79.jpg)
但颤抖还处于可控范围,手脚会感到僵硬和麻木,一些细致的手上工作无法完成。
这时,人体会迅速开启保护机制,大脑中的下丘脑将发出指令,使远端肢体的血管开始收缩,以此来减少热量的散失。
甲状腺和肾上激素也开始大量释放,让新陈代谢达到平常速度的2到5倍,中度阶段的体温在33~35℃,感受到乏力嗜睡感,反应力下降,手无法完成一些最为基本的动作,走路可能磕磕绊绊,说话也开始变得吐字不清、含含糊糊。
这时候,浅层的血管会继续收缩,以保持重要器官的温度
重度失温这一阶段非常危险,核心温度在30~33℃,此时 人的意识已经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开始对冷的感觉变得迟钝,从活动能力变差逐步发展到丧失活动能力,站立和行走困难,语言表达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
![](/img.php?url=https://img01.71396.com/2021/0817/ea3b07bd431de201.jpg)
身体从剧烈颤抖发展为间歇性颤抖,间歇时间越来越长,直至最后不再发生颤抖。
当体温31度左右人体开始进入冬眠状态,关闭几乎所有外围血液循环,并且降低呼吸和脉搏频率。
致命阶段也就是人体核心区温度在30℃以下,细胞活动降低,人体基本处于死亡边缘,全身肌肉僵硬蜷曲,脉搏和呼吸微弱难以察觉,任何突然的冲击都可能引起心室颤动并导致死亡。
![](/img.php?url=https://img01.71396.com/2021/0817/b8a8cae8195be7d2.jpg)
对于失温的判断看似很复杂,其实,只要是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出现行为和言语异常,就应该怀疑其已经得失温症,还能行动的失温患者,说明还处于1级或者2级状态,应该立即寻找庇护所进行休息,并换掉湿衣物、增加保管并进食碳水化合物,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防止四肢冰冷血液回流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
![](/img.php?url=https://img01.71396.com/2021/0817/6fb0ae11e434bcd2.jpg)
如果已经失去自我行动能力,意味着进入了3级失温状态,需要立即替换湿衣服,并将患者用隔热层包裹起来,用布包住热水瓶对患者的腋窝、腹股沟和脖子进行回温。
如果患者呼吸低于6次每分钟,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旦出现心脏骤停,应该由专业学习过CPR(心脏复苏术)的人进行抢救。
特别要强调的是,绝对不允许给二级、三级的失温者喝热水,因为热水会迅速抬高内脏温度,增加组织液体积,血液回流导致严重的低血压。
不开玩笑地说,很多失温者可能就是捧着保温杯导致心脏骤停的。
![](/img.php?url=https://img01.71396.com/2021/0817/9c5ff3101cadd064.jpg)
了解了失温的始末,我们再回到这场极端天气里的马拉松,这样一次大型赛事出现21人遇难,“天灾”和“人祸”到底各占了几分呢?
有媒体报道,本次赛前就有选手曾质疑组委会没有完整应急预案,组委会防范风险预案明显准备不足,当比赛开始后出现大量人员求救时,才临时调动人马,耽误了救助黄金期。
白银官方将此次事故原因定为“遭遇极端天气”,作为一场对专业程度要求极高的极限运动赛事,赛事方的前期准备是否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