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胆结石的形成,中医和西医的观点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比如关于日常饮食方面,中医所说的“膏粱厚味”,也就是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饮食,是形成胆结石的重要因素之一。
情绪、饮食、环境,三大成因导致胆结石形成
常吃肥甘食物的人大多体型肥胖,有研究显示,这类人群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还原酶活性较常人更高,再加上肥胖者本身胆固醇的合成和分泌都会增加,这些因素能促使结石形成。

还有年龄方面,高龄人群的胆汁酸分泌会逐渐减少,而胆固醇分泌逐渐增加,这会让形成胆结石的可能性明显上升。
而中西医对胆结石的不同看法则集中在心理情绪方面。中医认为,患者如果长期积累愤怒、焦虑还有抑郁等负面情志,会导致体内气机不畅,肝胆疏泄不利。这种疏泄功能异常,造成胆腑内胆汁壅阻,日久就会积聚形成胆结石。

除此之外,如果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下,或者经常涉水冒雨,外感湿热之邪,那也有可能使中焦被湿邪所困,经过痰湿互结、湿热内生,最终导致肝胆疏泄不畅,胆汁积聚形成结石。
不同原因导致的胆囊结石,其治疗方法也有区别,建议有类似症状的患者,尽早看诊专业的中医医师,并详细陈述病情,让医师能准确辨证、合理施治,这样才能收获更好的治疗效果。

胆结石问题出自肝胆,用一道古方调理有奇效
门诊中我遇到的胆结石患者,其中不少属于泥沙状胆结石,他们最关心的一点是,能否只通过吃中药来排石,这些患者实在不想做手术。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尤其是泥沙状胆结石,这在胆结石中属于相对容易治疗的一种,也是比较适合中医治疗的一种。

刚才我们也说了,用中医理论来看,泥沙状胆结石背后的脏腑问题在于肝胆气机疏泄异常,影响了胆囊内的胆汁正常排泄,以致胆汁壅阻,时间一长就积聚形成胆结石。
应对这种病情,我一般是以经方“大柴胡汤”作为基础,此方出自中医经典《金匮要略》,是我治疗胆囊疾病的常用方。

大柴胡汤的功效在于和解少阳,药力主入胆经,起到疏肝利胆的作用,这效果正好可以化解导致泥沙状胆结石的脏腑问题。
在原方的基础上,再加入金钱草和海金沙来增强清热利胆、疏肝解郁的效力,可帮助结石排出。当然,具体用药需要根据病情判断,不可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