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以来,各种昆虫叮咬也变得十分常见,除了蚊子,还有蜱虫、跳蚤、蚂蚁等小虫子对我们的身体“垂涎三尺”。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江西南昌,因家长一时大意,致使宝宝头部被蜱虫叮咬四天后才被发现。

当我们外出时,要如何防范各种昆虫叮咬?不小心被叮咬后,需要做哪些处理?
草丛杀手——蜱虫
严格来说,蜱虫其实并不是昆虫,它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类似的还有蜘蛛、蝎子、螨虫等),而昆虫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但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因为它们叮咬后的结果类似,我们就放在一起讲了。
每年的4月至9月是蜱虫活跃期,它平时多停留在高约30~75 cm的草端,有人或动物经过时会攀附在身上进行叮咬。叮咬时多选择皮肤较薄的部位,如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会阴部和腹股沟等处。
一般而言,被蜱叮咬的时候不会有明显痛感,但被叮咬的部位可能会出现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甚至引起继发性感染。最重要的是,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巴贝西虫病、蜱传斑疹伤寒等。

为预防蜱虫叮咬,在野外活动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在丛林地区行走时不要离开路径以避免刮擦灌木和杂草
2.不要随便坐躺在野外的地上
3.注意穿长袖长裤并将裤脚塞进靴子或袜子里
4.最好穿明亮颜色的衣服,这样容易发现蜱虫
5.必要时可在皮肤及衣服上喷涂含有DEET(避蚊胺)、氯菊酯或派卡瑞丁等驱虫化学物质的驱虫液
6.活动结束后,认真检查全身,并帮助儿童及宠物进行检查,因此蜱虫可以附着在衣物、背包上,所以随行物品也要仔细检查
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了,保持冷静,不要惊慌,用尖镊子准确夹住叮入皮肤的蜱的头部或口器,并逐渐将其垂直拉出。不能抓住或挤压蜱的躯体,凡士林油、酒精、点燃火柴或其它刺激方法都不可取,因为蜱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不恰当的拔除正在吸血的蜱,很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进一步引发皮肤炎症。

被叮咬后30天内,如果出现皮疹、头痛、发热、明显疲乏、肌肉酸痛、关节肿痛等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告诉医生你被蜱虫叮咬的地点、时间、身体部位。
大胃王——跳蚤
跳蚤是世界范围内农场动物及家养宠物最常见的外寄生昆虫,对犬、猫等小动物的感染率极高,不同于蚊子当中只有雌蚊吸血,雌雄跳蚤都会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