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去医院影像科做过X线拍片/CT/MR等检查,一般检查都是有等待时间,X线拍片/CT大概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拿到,MR可能需要更久(根据实际单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有的患者就不理解,甚至有部分人想在检查后立刻得到检查报告,有的甚至还没有检查完毕,就想取片子拿给医生去看,影像科医生表示“臣妾做不到呀”!。下面就来具体说说。
为什么影像科报告不能“立等可取”
相信大家都知道医院是极具高要求的单位,救死扶伤容不得半点马虎,势必有很多规章制度和相关的一些流程,当然影像科也不例外。
为什么影像科报告不能“立等可取”大致可分为:(1.编辑打印 2.读片初诊3. 审核复诊)三个方面。
编辑打印
每位患者检查完后,首先需要技师对图像进行再处理,以保证每幅图像完整清晰地显示,再将图像上传到PACS系统(图像采集传输存储系统);同时,技师还要为每一位患者打印胶片,编辑、排版从高达几十幅甚至上百幅图像里处理打印工作,这些都需要时间。可想而知每天大几十甚至上百位患者来做检查是一种什么体验了吧?

读片初诊
图像全部处理完毕,接下来图像信息将会通过PACS系统上传至诊断医生电脑中,根据首检序号逐一观阅,同时调阅参考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仔细阅读观察分析患者影像学的每一幅图像,从中寻找疾病的蛛丝马迹,给出一个初步的诊断意见。有些临床病史不清的,还要询问病人追加病史;遇到复杂影像难以立即诊断的,还需翻阅书籍,查找资料。如此这般下来,一般病例的诊断过程平均需要四、五十分钟的样子,这还仅仅完成了一个初级报告的过程。

审核复诊疗
为提高影像诊断报告的正确性,实行双签字机制,对初级报告的审核复诊显得相当重要。一般会由高年资医生担任审核复诊工作,经再次阅读、比对、修改等一系列审核过程,最后打印成正式报告,并手写签名,才算完成一个患者的诊断过程。CT、 MR检查报告,因所涉及的检查过程较复杂,图像数量重多,出诊断报告所需时间也会相对较长。
所以,影像科报告“立等可取”不现实!如果直接将片子拿去找医生看病,确实也不台合适。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请给予影像科医生一点时间,也为您的健康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