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全球居民健康水平容易吗
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它常常被寄予厚望,但有时却总让人失望。对于疟疾流行的地区,一支小小的疫苗,一个简单的蚊帐都可以让人免除得病。在现在的医疗条件以及物质水平下,这些措施都是极为容易达到的,可是看起来好摘的果子,却往往充满了困难。

12岁的一家之主
看似好摘的果子却很难摘到
2005年,班纳吉曾前往印度的乌代布尔,在那里,他和当地的基层医疗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在谈到新项目将增加医疗人员的工作负担时,一位护士突然大声地说,这种工作没有一点意义。
护士说,曾经有个患痢疾的小孩来看病,可是护士只能给她一盒口服补液,口服补液和抗生素等效果相同,然而,这个母亲却不愿意接受口服补液,她想要只是抗生素或者静脉注射。护士最后说,一旦一位母亲拿走的是一份口服补液,那么她以后绝对不会再来。
现在治疗疟疾的方法很多,也都很有效。比如说净化水的消毒剂,口服补液,但是这些廉价有效的方式却极难得到推广。
穷人们宁愿将资源投入到并非任何时候都适用的抗生素或者为时已晚的外科手术,为什么他们会把钱花在这些地方呢?
一个典型的健康陷阱
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小村庄里,生活着一家人,他们很穷,可是还是可以勉强度日。2008年,伊布的丈夫眼睛出了问题无法再继续工作,伊布没有办法,只能借了四十万印度尼西亚盾为他的丈夫看病和维持一家的生活。两年后,伊布一家的借款已经累积到了一百万元印尼盾,这时丈夫的病还没好转,他的小儿子却又患上严重的哮喘,可是伊布已经彻底无力再给小儿子借钱治病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贫穷陷阱,孩子被迫辍学,他们一家的未来似乎已经注定也是贫穷了。
扶贫重在扶智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穷人的致贫原因是因病,对于一些肿瘤等恶性疾病,我们无能为力,可是像疟疾这些可以很简单治好的病,为什么我们还是无能为力呢?
中国扶贫事业进展迅速,基础设施修建基本完善,可是之前我见过一个贫困村的水站被遗弃,村民不会从这里取水。
我们会想当然的以为,政府给贫困户提供了干净的水,提供的有效的药,那么穷人就可以享受到了健康的生活,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就像班纳吉所说的,看似好摘的果子其实并不好摘。
先打基础再搞思想
中国近几年的扶贫事业发展印证了这个道理,前几年,政府的口号都是通水通电,大修基建,可是现在呢,当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后,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穷人思想转变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政府宣传的全是关于转变思想的新闻。

在我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个先后顺序,可是在国外学者班纳吉的描述中,外国却是两者并重,这也是不同的国情所导致的,在外国,政府无法提供先搞基建的力量,两者孰优孰劣,还要看最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