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受同一种病邪,因个体体质不同 ,病证的性质可以从寒化、从热化、从实化、从虚化的不同,因而治法方药也应不一样。所以中医有“因人制宜”、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区别,讲究“辨证论治”,即个性化治疗。
如何增强体质,培补正气?
1
保精护肾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肾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以及植物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都有密切关系。肾虚者可导致这些方面功能紊乱,并能引起遗传方面的改变,从而广泛地影响机体多方面的功能,出现病理变化和早衰之象。临床大量研究报道都表明,性欲无节制,精血亏损太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引起多种疾病,过早的衰老或夭亡。

调养肾精的方法,要从多方面入手,节欲保精、运动保健、导引补肾、按摩益肾、食疗补肾、药物调养等。通过调补肾气、肾精,可以协调其它脏腑的阴阳平衡。肾的精气充沛,有利于元气运行,增强身体的适应调节能力,更好地适应于自然。
2
调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健康和寿命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整个机体状态加以调整,防衰抗老。

从治疗学上来看,调理脾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除了调治消化系统的疾病外,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妇科、五官科等方面的多种疾患,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非常重视脾胃的护养。
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如饮食调节、药物调养、精神调摄、针灸按摩、气功调养、起居劳逸调摄等等,皆可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