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火旺盛,常见肝火犯胃,早知两肋胀痛,呕吐,反酸,嗳气,口苦,咽干等,黄连常与吴茱萸同用,即《丹溪心法》左金丸。
- 肝火上炎,容易导致目红肿痛,《全幼心鉴》以黄连粉末,水调,敷脚心,用于小儿眼睛红赤。也有人用黄连煮水洗眼。
3、皮肤疮痈肿毒
- 用于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疮痈肿毒,红肿疼痛,常配伍金银花、黄芩、连翘等同用。
- 或与黄柏、姜黄等配伍制膏外用,如《医宗金鉴》黄连膏。
- 现代临床以茶油调黄连治疗压疮溃疡,有效[福建医药杂志,2009,31(4):170]。
#中医养生的真相##寻找真知派##哆咖医生超能团#
二、含黄连中成药清火应用的区别
1、黄连上清丸
黄连配栀子、连翘、蔓荆子等,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划重点】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头面部热证的表现,这是区别于其他清火药的特点,这种“上火”带有很强的外界诱因,即外感风热,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热感冒。
2、黄连清胃丸
黄连配伍石膏、桔梗、知母等,用于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
【划重点】黄连清胃丸以“清胃热”为主,胃热的主要表现为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可与其他热证相区别。但黄连清胃丸中没有润燥通便作用。
3、黄连解毒丸
黄连配伍黄柏、黄芩、大黄等,用于三焦积热所致的口舌生疮,眼红头痛,便秘尿赤,心胸烦热,咽痛,疮疖(皮肤感染类疾病)。
【划重点】黄连解毒丸清上中下三焦之热,又可以清头面热,缓解口舌生疮,面红目赤,又可以清下焦热,有缓解便秘的作用。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兰室秘藏》《中华临床中药学》《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有问题可留言。如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每天学一味中药”系列文章每日更新一种中药,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